壹、守望相助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解釋:守望:防守了望。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譯文:出入都以朋友的關系相稱,互相援助,有了疾病相互扶持。
二、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
解釋:保持節操,象玉壹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離婁上》:“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譯文:誰不為守?愛護身體,是保持節操的根本。
三、守口如瓶 [ shǒu kǒu rú píng ]
解釋: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壹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自: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
譯文:富弼有‘瓶口塞緊了壹般不說,防止泄露的誠意像城墻壹樣堅固’的話。
四、守約居窮 [ shǒu yuē jū qióng ]
解釋:指過著貧困簡樸的生活。
出自:唐·韓愈《上宰相書》:“居窮守約,亦時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
譯文:過著貧困簡樸的生活,也時也會說壹些激發怨恨奇怪的話
五、守常不變 [ shǒu cháng bù biàn ]
解釋:守:遵守;常:常規。按照常規不加改變。
出自:三國·魏·嵇康《養生論》:“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
譯文:對商人來說沒有十倍的價格,農民沒有壹百斛的希望,這是常規不加改變的原因。
六、守經據古 [ shǒu jīng jù gǔ ]
解釋:守:遵守;經:常規;據:依據;古:古訓。固守過去的常規。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貢禹傳》:“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
譯文:我這壹生有伯夷那樣的廉潔,史魚的正直,固守過去的常規,不迎合當世人的想法。
七、守正不移 [ shǒu zhèng bù yí ]
解釋:堅守正道而不改變。
出自:晉·常璩《華陽國誌·後賢誌》:“前衡陽內史楊君,忠肅貞固,守正不移。”
譯文:前衡陽內史楊君,忠誠意誌堅固,堅守正道而不改變。
八、守時力民 [ shǒu shí lì mín ]
解釋:守時:順時行事;力民:使人民盡力。指順應時勢采取能使人民盡力的措施。
出自:戰國 荀子《荀子·富國》:“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使人不偷,是將率之事也。”
譯文:守衛當時百姓,好大喜功,齊國百姓,讓人不偷盜,這就是將帥的事了。
九、守約施搏 [ shǒu yuē shī bó ]
解釋:指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譯文: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的,是好話;守簡約而施與者廣大人,是善良。
十、守死之誌 [ shǒu sǐ zhī zhì ]
解釋:守死:至死不變;誌:誌向。誌向或某種思想、觀點至死不變。
出自:元末 脫脫、阿魯圖等《宋書·謝靈運傳》:“於是朝有遷都之議,人無守死之誌。”
譯文:於是朝廷有遷都的打算,沒有人守死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