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鷸蚌相爭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鷸蚌相爭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鷸蚌相爭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 1471 成語 : 鷸蚌相爭 註音 : ㄩˋ ㄅㄤˋ ㄒ|ㄤ ㄓㄥ 漢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參考詞語 : 鷸蚌相危, 鷸蚌相持, 鷸蚌相鬥 釋義 : 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讓第三者獲得利益。典出《戰國策.燕策二》。 △「 漁人得利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Emoji符號 : 鷸爭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鷸蚌相爭”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互相征戰不休。有壹次,趙惠王打算攻打燕國,有個叫做蘇代的謀士,認為兩國互相戰爭,必然生民塗炭,又擔心燕、趙兩敗俱傷,最後都會被趁機坐大的秦國並吞,就代替燕國遊說趙惠王,希望他能夠停戰。蘇代見到趙惠王,並沒有直接請他休兵,反而說了壹個故事︰「大王啊,我到貴國途經過易水時,看到壹只蚌,正把殼打開在河邊曬太陽。這時飛來壹只鷸鳥,伸出長長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驚嚇的蚌立刻合攏雙殼,把鷸的喙給夾住了。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妳就會被太陽給曬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說︰『如果妳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妳也活不了。』雙方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有壹個漁夫經過,就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壹起給抓住了。」蘇代接著說道︰「大王啊,今日趙國攻打燕國,燕國必然全力抵抗,兩方僵持不下,我怕在壹旁的秦國就是那個漁夫,會趁機消滅趙、燕兩國啊!」趙惠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國的計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典源 : 《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1>方出曝2>,而鷸3>啄其肉,蚌合而拑4>其喙5>。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6>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註解〕 (1)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制器。或稱為「 二枚貝 」、「蛤蚌」、「蛤蜊」。 (2)出曝:打開殼曬太陽。曝,音,ㄆㄨˋ,曬。 (3)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壹。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拑:音ㄑ|ㄢˊ,夾住、挾持。 (5)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禽:捕捉。通「擒」。 書證 : 無書證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使用類別用在「爭鬥兩失」的表述上。 例  句 <01>由於兄弟鷸蚌相爭,互不相讓,結果造成家族企業遭人並購的結局。 <02>今年夏天,電器業者鷸蚌相爭,降價促銷,消費者成了最大的贏家。 <03>由於他們兩人不肯合作,鷸蚌相爭,結果把大好機會白白地送給對手。 <04>這次選戰在黨內不同派系鷸蚌相爭之下,終於讓對手平白地坐收漁翁之利。 <05>鷸蚌相爭的結果,必然兩敗俱傷,與其讓人坐收漁利,我們還是各退壹步吧!。 成語接龍

“爭”字開頭的成語

“鷸”字開頭的成語

“爭”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鷸蚌相爭。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鷸蚌相爭。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鷸蚌相爭”分成的單字詳解:

鷸, 蚌, 相,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