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kǒu bù yī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壹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二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壹的。”
舉例造句: 我竟失態到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壹的。
2、口是心非
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釋: 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指心口不壹致。
出處:《抱樸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譯文: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背道而行。
舉例造句: 俺哥哥原來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3、口蜜腹劍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解釋: 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裏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出處: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譯文:世人說李林甫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裏卻懷著害人的主意。
舉例造句: 別看他當面人模人樣的,可背後常搞陰謀詭計,是個口蜜腹劍的家夥。
4、口不應心
拼音: kǒu bù yìng xīn
解釋: 應:符合。心口不壹致。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夫人停婚》:“俺娘好口不應心也呵。”
舉例造句: 呆鵝正口不應心地反過來安慰李老,突然看見前面壹人,便眼睛發直,滿臉別扭。
5、 言不由衷
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釋: 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裏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壹致。
出處: 《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譯文:講信用不是發自內心,即使有人質也是沒有用的。
舉例造句:我看妳是喜歡上王先生了,才會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