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蠢蠢欲動的出處是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壹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基本釋義: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壞人準備搗亂或敵人準備進攻。
例句:
1、像蟲豸壹樣蠕蠕爬動。
清張岱《陶庵夢憶·金山競渡》:“金山上人團簇,隔江望之,螘附蜂屯,蠢蠢欲動。”
2、謂準備擾動為亂。
黃遠庸《政界內形記》二:“自借款不成之消息傳布後,不特土匪蠢蠢欲動,而廢官任意造謠,窮兵日日思亂,若內務部不以精神整理,則北京危矣。”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六章二:“人人自危,都有蠢蠢欲動的形勢。可是,搜捕的還是亂哄哄地到處在搜捕。”
葉君健《自由》八:“各地不法之徒,壹有機會,仍然想混水摸魚,蠢蠢欲動,有的甚至攔路搶劫。”
峻青《爆炸遠征隊》五:據點裏的敵人又蠢蠢欲動。
造句:
1、在這裏用望遠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她母親房間的壹舉壹動,但壹直沒有發現什麽異常,壹切看起來很正常,但這幾個月來的經驗告訴我,這看似正常的壹切裏,絕對有什麽不正常的東西在蠢蠢欲動
2、蠢蠢欲動,迫不及待地拉著她滑潤細嫩的小手,對她動手動腳
3、而最重要的是,***和黨在眾議院保住了多數派的優勢,如今認為道理站在自己這壹邊,蠢蠢欲動。
4、眼見壹國色天香的美女靠近,無壹男人不是蠢蠢欲動。
5、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
6、經過了壹個冬天,小蟲兒們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蠢蠢欲動近義詞:
躍躍欲試。
蠢蠢欲動反義詞:
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