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徒古代的意思是指平民百姓,尤指不務正業、無所事事的人。
壹、市井之徒的含義
市井之徒是壹個漢語成語,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原文是:“孔子曰:吾聞諸夫子: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市井之徒,言無文者,吾不得而聞也”。
意思是說,孔子說:“聽先生們說過:君子不因為別人的話而推崇某人,也不因為某人的身份而否定他的話。市井之徒,說話沒有文采的人”。
二、出處
市井之徒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jǐng zhī tú,舊指做買賣的人或街道上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這個成語出自《管子·小匡》壹書,其中有壹句話是:“處商必就市井。”意思是說,做生意的人必須到市場上去。
後來,市井之徒就用來形容那些混跡於市井的販夫走卒,或者是貪圖私利、不顧信義的買賣人。百度百科有更多關於這個成語的解釋和故事,妳可以點擊鏈接查看。
與市井之徒類似的成語
1、市井小人
指沒有道德的平民或者卑鄙的人。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文是“今為漢將,而以市井小人之心待人,何以得天下之心”?
2、市井無賴
指無所事事、惡意欺詐的人。這個成語出自《明史·李贄傳》,原文是“贄少好學,而性剛戾,不拘小節。與市井無賴為友”。
3、市朝之年。
指在朝廷或政界任職的時間。這成語出自《史記·魏相國世家》:“魏相國武安君,以市朝之年,為天下名將”。?市朝之年和市井之徒都與城市有關,市朝之年是中性的,而市井之徒是貶義的。
4、市儈之輩
指城市中的庸俗、淺薄的人,也指那些沒有見識、沒有氣度的人。比如《紅樓夢》中說:“這些市儈之輩,怎麽能懂心思”! 這裏的市儈之輩就是指那些不知高低、不識大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