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意思如下:
匹夫之勇(拼音:pǐfū zhī yǒng)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國語·越語上》。
匹夫之勇指毫無智謀,單憑壹己之力蠻幹的勇氣(匹夫:古代指平民男子,後泛指普通人,也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賓語,也作主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春秋·左丘明《國語·越語上》)
孟子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壹人者也。王請大之!”(《孟子·梁惠王下》)。
成語用法:“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勇氣。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賓語,也作主語;含貶義。
成語寓意
路見不平,拔刀而起,壹言不合,拳腳相加,這是匹夫之勇。因為只有幾分血氣,幾分力氣,而沒有任何誌向和修養,也不會有什麽輝煌的戰果,此是匹夫之勇。當今社會匹夫之勇大有人在,通俗壹點,匹夫之勇就是沖動,沖動是魔鬼,它帶給我們的只有災難。
壹味蠻幹,為當下的面子不顧遠大的理想,也不是勇敢。縱觀古今,凡成大事者都是胸有謀略,智勇雙全。有勇無謀雖壹時之成也長遠難繼,而有謀無膽空蹉歲月。謀略不會天生,是來自經驗和理論,靠的是勤學和敏銳的認知領悟。
尤其當今復雜的社會生活,成功必有雄圖大略和足智多謀。無論軍事、政治、經濟、經商,都設智囊和精良的管理團隊,並委以團隊的合作力量,以彌補個人之限和壹孔之見。重視團隊的力量與合作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