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圖窮匕見的出處是

成語圖窮匕見的出處是

成語圖窮匕見的出處是戰國策·燕策三。

圖窮匕見

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史記·刺客列傳》也記錄有同樣的故事。

成語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載:戰國時,荊軻奉燕國太子丹之命行刺秦王,以獻燕國督亢的地圖為名,預先把匕首卷在圖裏,到了秦王座前,慢慢把地圖展開,最後露出匕首。後人就用“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終於露出了真相或來意(窮:盡;見:同“現”,顯露)。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也作“圖窮匕首見”。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又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秦王謂軻曰:‘取武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後來“圖窮而匕首見”簡化為成語“圖窮匕見”或“圖窮匕首見”。

成語故事

秦王嬴政在進行並吞六國的統壹戰爭中,先滅掉了韓國和趙國,接著就直搗燕國。為挽救國家的危亡,燕太子丹經過周密的謀劃,派出刺客荊軻,帶著從秦國叛逃來燕國的將軍樊於(wū)期的腦袋和壹卷燕國督亢(今河北涿縣東南)的地圖,來到秦國。

假借獻上秦王的仇人的人頭和割地求和的地圖,而暗暗地把壹把匕首藏在用布帛做成的地圖卷裏,企圖伺機逼迫秦王改變其進攻鄰國的政策,退還侵占的別國的土地;如果不答應,就殺死秦王。

臨出發那天,太子丹又給荊軻找來壹個叫秦舞陽的人做幫手。荊軻走到易水河邊,在跟他送行的人告別時,他對著天長長地吐了壹口氣,就慷慨悲壯地唱起歌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然後,就拉著秦舞陽,蹦上了車,連頭也不回,飛也似的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