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黑分明、磨而不磷、斬釘切鐵、旗幟鮮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白黑分明
拼音: bái hēi fēn míng
解釋: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處: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漢書·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
舉例造句: 經過辯論,事情誰是誰非,已經白黑分明。
磨而不磷
拼音: mó ér bù lín
解釋: 磨了以後不變薄。比喻意誌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出處: 《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舉例造句:?磨而不磷,未嘗不心存社稷。
斬釘切鐵
拼音: zhǎn dīng qiē tiě
解釋: 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利落。亦比喻雄健有力。同“斬釘截鐵”。
出處: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壹章:“又是壹聲‘不許動!’那麽斬釘切鐵,比前幾次嚴厲多了。”
舉例造句: ‘要是他不理妳呢?’‘妳也不理他。’鄧秀梅斬釘切鐵地幹脆回說。
旗幟鮮明
拼音: qí zhì xiān míng
解釋: 本指軍旗耀眼,軍容整齊。現比喻立場、觀點、態度等十分明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
舉例造句: 兀術好生疑惑,忙出營前觀看;果然依舊旗幟鮮明,槍刀密布,不知何故。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拼音: 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解釋: 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壹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處: 《周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舉例造句: 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對這些人的看法應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