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勇氣和膽量的成語
1、大義凜然;釋義: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2、膽大包天;釋義:形容膽子極大。出處:唐劉叉《自問》:“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酒腸寬似海,詩膽大於天。”
3、奮勇當先;釋義:鼓起勇氣,趕在最前面。出處:《隋書·史祥傳》:“公竭誠奮勇,壹舉克定。”元·關漢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4、剛正不阿;釋義: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5、敢勇當先;釋義:猶奮勇當先。比喻勇於承擔重任,領頭去幹。出處: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國雄才大略,和鏄諸敢勇當先,豈有今日。”
6、急流勇退;釋義: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卻。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時為了避禍而及時引退。出處:宋·蘇軾《贈善相程傑》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7、兼人之勇;釋義:兼人:壹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幾個人的勇氣。形容十分勇敢。出處:《漢書·韓信傳》:“受辱於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8、臨危不懼;釋義:遇到危難的時候,壹點也不怕。出處:《鄧析子·無厚》:“死生自命,貧富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9、視死如歸;釋義:把死看得象回家壹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10、萬夫不當之勇;釋義:當:抵擋。壹萬個人也抵擋不住。形容非常勇敢。出處《幽閨記·罔害璠良》:“此子六韜三略皆能,有萬夫不當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