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物是人非的出處是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
物是人非是壹個成語,拼音:wù shì rén fēi。意思是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時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出自於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
成語用法:物是人非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成語年代:古代成語。近義詞:事過境遷。成語例子:海巖《死於青春》:“物是人非,悲從中來。”
示例:宋·李清照《武陵春》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譯文: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來概括。
這壹切真不知從何說起,正想要說,眼淚早已撲簌而下,欲語淚先流壹句,已抑不住悲情噴湧而來,可謂腸壹日而九回,淒婉動人。詞至此收縮上片,壹腔愁苦高潮暫告段落。
同義詞句:
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黛玉《葬花吟》
3、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