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堅壁清野成語故事_成語“堅壁清野”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堅壁清野成語故事_成語“堅壁清野”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堅壁清野成語故事_成語“堅壁清野”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釋義

 堅壁:堅守壁壘。

 清野:將四野居民、物資全部轉移、收藏。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堅守壁壘,使敵人無法攻進陣地;清除郊野的糧食和房舍,使敵人因缺糧沒有遮蔽而無法久戰。

 用法

 現指壹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和設施可用。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三國誌·魏書·荀傳》:“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打算攻徐州,謀士荀勸阻說:“過去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時, ( ) 是先保住關中;光武皇帝劉秀平定天下時,是先占據河內。他們這樣做,都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取勝;退,足以堅守。所以他們雖然遭到挫折、失敗,而最終獲得成功。現在您占領的地方,是軍事要地,老百姓又願意歸順,雖說殘破些,但容易保存力量。眼下正值麥收季節,據報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加緊搶割城外麥子,運進城去,這表明他們已作好準備。收盡麥子後,對方必然還要加固防禦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轉移糧草、物資。這樣軍隊開到那裏,勢必無法立足。對方用此方法對付我們,到那時,攻不能克,掠無所得,不出十天,全軍就要不戰自潰。”曹操聽了荀的分析,對他佩服不已,取消了攻取徐州的計劃,果然穩定了自己的地盤,壯大了力量。

 “雞肋”

 三國時,曹操發兵漢中,征討劉備,遲遲不能取勝,但又不願退兵,心中十分煩悶。這天,廚子為他送來壹碗雞湯。他看著碗中壹塊雞肋,心中頗為感慨。正好這時,負責巡哨的官員問他今夜的口令是什麽。曹操隨口說了聲:“雞肋。”曹操軍中有壹位官員叫楊修。他機敏過人,富有謀略。他聽到這壹口令後,立刻回營房去收拾行裝。別人都感到奇怪,問他這是為什麽。楊修說:“雞肋這東西,吃起來沒有什麽味道,丟棄了又太可惜。這次攻打漢中,久攻不下,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豈不是像'雞助'?從這個口令中,我猜測大王壹定是想要退兵了,所以便收拾行裝。”經楊修這樣壹說,軍營中的將士都跟著他學,回營房裏準備行裝去了。曹操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嫉恨楊修,認為他太自作聰明,便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掉了。後人用“雞肋”比喻沒有多大意義但又舍不得丟棄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