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意思是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多指動蕩不安的政局。
多事:事故或事變多;秋: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最早見於唐代崔致遠《前宣州當塗縣令王翺攝楊子》:今以楊子壹同繁劇,四達要沖,每當使命交馳,實托宰僚勤幹,遂重責成之寄,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請告逾月,若言考秩,亦合替移,固選長才,俾修闕政。
多事之秋壹詞源於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原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這句話中,明顯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必須謹慎行事,否則壹步走錯,步步錯。
成語含義
多事之秋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關,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多事之秋來源於我國民間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莊稼無水不收,但秋天農作物漸漸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陰雨頻繁反而影響作物成熟,品質下降。
到收割的時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氣,以便於晾曬打場。此時秋雨連綿則嚴重妨礙人們收獲,甚至毀掉豐收在望的莊稼。壹旦遭遇綿綿秋雨,全家人就只好準備背井離鄉逃難了。由此看來,多事之秋的確是危急存亡之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