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語故事。
典故:更羸陪同魏王散步,看見遠處有壹只大雁飛來。他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虛拉弓弦,就可以讓那只飛鳥跌落下來。”魏王自是不信,只見更羸拉弓扣弦,隨著嘣地壹聲弦響,只見大雁竟真的落下天空。
魏王十分驚奇,更羸解釋說:“不是我的箭術高超,而是因為這只大雁身有隱傷。這只大雁飛得很慢,鳴聲悲涼。根據我的經驗,飛得慢,是因為它體內有傷;鳴聲悲,是因為它長久失群。這只孤雁瘡傷未愈,驚魂不定,所以壹聽見尖利的弓弦響聲便驚逃高飛。由於急拍雙翅,用力過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擴展資料驚弓之鳥
讀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某種驚嚇,遇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的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例 句:那些工頭們,個個如驚弓之鳥,巴不得趕快飛出車間。
近義詞:
心有余悸?[ xīn yǒu yú jì ] 危險的事情雖已過去,回想起來心裏還有點後怕。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出自孫犁《奮勇地前進、戰鬥—在壹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如果他第壹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繩,他就不會心有余悸了。”
反義詞:
初生之犢?[ chū shēng zhī dú ] 剛生出來的小牛。俗語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後用“初生之犢”比喻勇敢大膽、敢作敢為的青年人。出自先秦·莊周《莊子·知北遊》:“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