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語出] 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壹歲可以再郊。’”
[正音] 縟;不能讀作“rǔ”。
大而無當 當:底、邊際。原指說話誇大沒有邊際。後用來表示雖然大;但不適用。
頂禮膜拜dǐng lǐ mó bài
[釋義]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禮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後來形容對人崇拜恭敬到了極點。
[語出] 梁·沈約《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伽藍精舍;繞足頂禮。”
[正音] 膜;不能讀作“mò”。
得隴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釋義]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語出] 唐·李白《古風》詩:“物苦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