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有:答非所問、二意三心、張三李四、回天無力、牛毛細雨等。
1、答非所問
拼音:dá fēi suǒ wèn。
解釋:回答的並不是人家所問的事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裏就打聽說:‘什麽叫作稀罕兒?’”
例子:按照著次序壹問壹答,沒有答非所問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濃厚。(葉聖陶《隔膜》)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指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2、二意三心
拼音:èr yì sān xīn。
解釋: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誌不堅定。
出處: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妳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兇,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不專心。
3、張三李四
拼音:zhāng sān lǐsì。
解釋: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百丈恒禪師法嗣》:“問:‘如何是佛?’師曰:‘張三李四。’”
例子問:“如何是佛?”師曰:“張三李四。”(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4、回天無力
拼音:huí tiān wú lì。
解釋: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轉極難挽回的時勢;無力:沒有力量。比喻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
出處:清-馮起鳳《昔柳摭談秋風自悼》:“後探得的耗,萬箭攢心,臟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術。”
例子:我閉搜家家傳將種,系出清門,先君愛國如焚,回天無力。(清-梁啟超《俠情記傳姿局奇緯憂》)
5、牛毛細雨
拼音:niú máo xì yǔ。
解釋:指極細的小雨。
出處: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五卷:“牛毛細雨送斜陽。”
例子:可是連天牛毛細雨,迷迷蒙蒙,不見壹絲陽光。陶承《我的壹家》
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於描寫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