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炎附勢
宋真宗時,聊城人李垂考中進士,先後擔任著作郎、館閣校理等官職。
李垂很有才學,為人正直,對當時官場中奉承拍馬的作風非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用。
當時的宰相丁謂,就是用阿諛奉承的卑劣手法獲取真宗歡心的。他玩弄權術,獨攬朝政。許多想升官的人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人對李垂不走丁謂的門道不理解,問他為什麽從未去拜謁過丁謂。
李垂說:“丁謂身為宰相,不但不公正處理事務,而且仗勢欺人,有負於朝廷對他的重托和百姓對他的期望。這樣的人我為什麽要去拜謁他?”
這話後來傳到了丁謂那裏,丁謂非常惱火,借故把李垂貶到外地去當官。
宋仁宗即位後,丁謂倒了臺,李垂卻被召回京都。
壹些關心他的朋友對他說:“朝廷裏有些大臣知道妳才學過人,想推舉妳當如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等官員)。不過,當今宰相還不認識妳,妳何不去拜見壹下他呢?”
李垂冷靜地回答說:“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謁當時的宰相丁謂,可能早就當上翰林學士了。我年紀大了,見到有的大臣處事不公正,就常常當面指責他。我怎麽能趨炎附勢,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借以來換取他們的薦引和提攜呢?”
他的這番話又傳到了宰相耳裏。結果他再次被擠出京都,到外地當州官。
後來,“趨炎附勢”這壹成語用來形容走權門,或奉承和依附有權勢的人。
篇二四個字的經典成語故事
千慮壹得
晏嬰是齊國的大夫。他父親死後,由他繼任齊國的卿,歷任靈公、莊公、景公王朝的相國。晏嬰為人正直,當官清廉,生活非常儉樸,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對他都很尊敬。
壹天,晏嬰正要吃午飯,劉景公派了壹個人來見他。晏嬰因為對方是君王派來的而特殊款待,當場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進午餐。當然,他這頓飯沒有吃飽。
景公知道這件事後,感嘆地說:“相國家裏竟然如此貧困,我壹直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景公命人給晏嬰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賓客之用。不料,晏嬰不願接受,叫來人帶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
當景公命人第三次送來時,晏嬰對來人說:“請稟報大王,我並不貧困。大王給我的俸祿,不僅足夠我供養家人、接待賓客之用,還可以用來接濟窮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額外的賞賜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為難,對晏嬰說:“相國,我是奉命辦這件事的。您這次又不願接受,叫我如何去回報大王呢?”
晏嬰想了想,說:“既然如此,我和妳壹起進宮,讓我當面向大王辭謝。”
晏嬰見了景公,感謝他對自己的厚愛,並表達了作為壹個臣子,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財富的想法,請求他不要勉強讓自己接受額外的賞賜。
景公聽了這番話,對晏嬰更敬重了,但還是要把千金賜給他。景公還舉了壹個例子:齊國以前的賢相管仲,為齊桓公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第壹個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賞給他許多封地,管仲沒有推辭就接受了。妳晏嬰為什麽要推辭?
晏嬰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聖人千百次考慮,總有壹次失誤;笨人千百次考慮,總有壹次正確。也許管仲考慮這件事有失誤;而我雖然笨,這件事處理得可能正確。”
景公聽他說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罷。
篇三四個字的經典成語故事
完璧歸趙
戰國時期,美玉“和氏璧”由於質地優良,因此揚名天下,成為人人都想壹睹的至寶。後來,這塊寶玉被趙惠文王所擁有。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聽說此事,便想霸占此玉,並借機欺辱趙王。於是,秦王提起筆來給趙王寫了封信,願意用十五座城換和氏璧。
趙王接到這封信件,明知這是秦王使詐,想將美玉騙到手,可是要是不把玉給他,他又會把此事當做借口,攻打趙國。而當時秦強趙弱,壹打起仗來,趙國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趙王對此事無法決斷,因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愁得不行。
這時,有人對趙王說,平民藺相如是個飽學之士,經常幫人解決難題,如果請他到宮殿上商議,或許能出個好主意。趙王聽說趙國有此奇人,心中非常高興,忙派人宣藺相如來見。
藺相如見到趙王後,就請求由他帶著和氏璧去秦國走壹趟。他說:“假如秦國把十五座城池割讓給趙國,那麽這筆買賣也挺合算,我就把玉留在秦國;如果他們沒有獻城的誠意,我再把玉完整無缺地送回我邦。”
趙王雖然覺得這樣做也太冒險了,但又想不出別的主意,只好拜藺相如為使者,命他到秦國去獻和氏璧。
藺相如到了秦國,來到秦王宮中,把和氏璧雙手奉上。秦王將美玉捧在手中,喜不自勝,根本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換的事情。
藺相如看秦王並無獻城之意,便賠著笑臉對秦王說:“這塊美玉上有壹塊瑕疵,不註意看還真看不出來,待小臣指給您看壹看。”
秦王雖然狡詐,也中了藺相如之計。他壹心想看瑕疵到底在何處,就把美玉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手捧美玉,靠在柱子之上,怒氣沖沖地說:“依我看來,您並不想把十五座城交給趙邦,只想欺辱我國,讓天下人看我家大王的笑話!所以我用計調回寶璧。您如果逼迫我,我的腦袋和美玉就在柱子上壹塊碎了!”
秦王壹心想得到美玉,生怕有所損壞,急忙從旁勸阻。他壹面表示絕不食言,壹面答應齋戒幾日後舉行迎璧大典,讓藺相如將和氏璧正式獻上。
藺相如根本信不過秦王,回到住處後就將和氏璧交給隨從,讓他將璧送回趙國。
到了秦王舉行典禮的那天,藺相如嚴肅地對秦王說:“我已派人將和氏璧送回我國,您如果有誠意,先把十五座城獻與我國,我國大王壹定會將和氏璧給您送來。如果不這樣,您即使把我殺死也無濟於事。因為天下之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義的!”
秦王勃然大怒,但壹點兒辦法也沒有,只得放藺相如回國。
因為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下蓋世奇功,趙王就將他由壹介平民封為“上大夫”,位列朝堂之中,專門為君王出謀劃策。
篇四四個字的經典成語故事
百折不撓
橋玄,字公祖,樂漢睢陽(今河南商丘)人。他性情剛直,嫉惡如仇,敢於同壞人壞事鬥爭。
橋玄年輕的時候,在本縣當功曹。有壹次,豫州刺史周景來到睢陽,他向周景揭發了豫州“陳國相”羊昌的罪惡,請求周景派他去查辦。周景同意後,橋玄首先把羊昌的賓客全部抓起來,詳細調查羊昌的罪行。
羊昌的靠山、當朝大將軍梁翼知道這個消息,派人飛馬傳來檄文搭救羊昌,周景也接到聖旨,要他召回橋玄。橋玄退還檄文,更加抓緊辦案,終於使羊昌受到懲罰。橋玄也由此出了名。
漢靈帝時,橋玄當上了尚書令,他掌握了太中大夫蓋升仗著與靈帝有交情,在做南陽太守時大肆收受賄賂、搜括大量財富的事實,就向漢靈帝上奏,要求罷免蓋升,抄沒他搜括來的財產。漢靈帝不但不查辦蓋升,反而升了蓋升的官。橋玄於是托病辭職,回了老家。
橋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壹次,他的十歲的小兒子在門口玩,突然有三個強盜劫持了孩子,沖到樓上,向橋玄勒索財物。消息傳開,校尉陽球向河南府尹、洛陽縣令帶兵包圍了橋玄的家。
陽球等怕動手時傷了孩子,不敢進攻,橋玄大聲喝道:“強盜無法無天,難道能為了我的孩子而放縱這些惡賊嗎!”
他催促陽球等發動進攻,殺死了強盜,他的小兒子也因此喪生。
橋玄死時,家裏沒有什麽遺產,殯葬也非常簡單,他堅毅果斷、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人們的贊揚。東漢文學家蔡邕在《太尉橋玄碑》中說:“他的性情嚴肅,嫉恨奢華,崇尚儉樸,有百折不撓、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改變自己的意誌的氣概。”
篇五四個字的經典成語故事
膽小如鼠
南北朝時,有壹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壹職。
壹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壹死戰?”
而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吧!
幾年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壹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
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裏。”
元慶和謹慎地說道:“妳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元慶和如晴空霹靂壹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願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妳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壹樣!看來,妳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妳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