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以鄰為壑的主人公是誰?以鄰為壑有何典故

成語以鄰為壑的主人公是誰?以鄰為壑有何典故

成語以鄰為壑的意思是指原謂將鄰國當作溝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後比喻把困難或災禍推給別人。凡將禍害嫁於鄰居或他人身上,皆可用此語形容。壑:深谷,深溝。那麽,妳知道成語以鄰為壑的主人公是誰?成語以鄰為壑出自何處?以鄰為壑有何典故。

成語以鄰為壑的主人公是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主張減輕田稅,征收產物的二十分之壹。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谷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壹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壹說,水利專家白圭和貿易致富的白圭是兩人。

成語以鄰為壑出自何處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

成語以鄰為壑的典故

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後,覺得光用息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導出去。為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後,他終於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 > 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麽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壹到就能修好。後來,他被魏國請去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有壹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妳說的話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著水性疏導,結果洪水都流進大海,與已有利,與人無害。如今稱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已有利,與人卻有害。這種治水的方法,怎麽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 以鄰為壑也比喻只圖自己壹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