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苦的成語四字成語
白頭之嘆 指婦女被遺棄而作晚景淒涼之嘆。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壹折:“此身皆托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 百業蕭條 蕭條:冷落、雕敝。指各行各業都很冷落、不興旺。形容社會的衰敗。 敗井頹垣 猶言房毀墻坍。形容村舍荒涼。 出處:魯迅《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淒涼。後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出處:唐·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不毛之地 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不能牧養牛馬的地。指荒地。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慘綠愁紅 紅、綠:指花、葉。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多寄以對身世淒涼的感情。 出處:宋·柳永《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纏綿悱惻 悱惻:悲苦的樣子。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淒涼。 出處:晉·潘嶽《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纏綿蘊藉 蘊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風格情調委婉細膩,含蓄而有節制。 出處: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觀彼所制,圓溜瀟灑,纏綿蘊藉,於此事固若有別材也。” 愁紅慘綠 紅、綠:指花、葉。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多寄以對身世淒涼的感情。 出處:宋·柳永《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宋·辛棄疾《鷓鴣天·賦牡丹》詞:“愁紅慘綠今宵看,恰似吳宮教陣圖。” 愁紅怨綠 紅、綠:指花、葉。指經過風雨摧殘的殘花敗葉。多寄以對身世淒涼的感情。 出處:宋·範成大《窗前木芙蓉》詩:“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瘡痍滿目 瘡痍:創傷。滿眼創傷。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出處:唐·杜甫《北征》詩:“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寸草不生 寸草:壹點兒草。形容土地貧瘠,連壹點兒草都不長。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那山陽縣有用毒藥謀死公公犯婦竇娥,他問斬之時,曾發願道:‘若是果有冤枉,著妳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這件事來?” 斷壁殘垣 殘垣:倒了的短墻。殘存和坍塌了的墻壁。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斷壁頹垣 頹垣:倒了的矮墻。坍塌的墻壁,殘毀的矮墻。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兒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間纏綿的戀情。同“兒女私情”。 悱惻纏綿 心緒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寧不願風肆好,月常圓。樂融融,悱惻纏綿,堪媲美孟和桓。” 風雨淒淒 淒淒:寒冷。風雨交加,清冷淒涼。 出處:《詩經·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風雨蕭條 蕭條:寂寞。風雨交加,顯出冷落的景象。 出處:唐·崔融《嵩山啟母廟碑》:“訪遺蹤於女峽,風雨蕭條,征往事於姑泉,弦歌響亮。” 關情脈脈 關情:關切的情懷。脈脈:情意深長。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長的綿綿情懷。亦作“脈脈含情”。 鬼哭天愁 形容悲慘淒涼。 出處: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韻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黃龍晉酒恨徒賒。” 環堵蕭然 環堵:玶著四堵墻;蕭然:蕭條的樣子。形容室中空無所有,極為貧困。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荒無人煙 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出處:穆欣《南線巡回·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多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雞犬不聞 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荊榛滿目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後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出處:《舊五代史·旦腸測段爻燈詫犬超華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鞠為茂草 指雜草塞道。形容衰敗荒蕪的景象。鞠,通“鞫”。 鞫為茂草 指雜草塞道。形容衰敗荒蕪的景象。 苦雨淒風 苦雨:久下成災的雨;淒風:寒冷的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款款深深 指情意誠摯深切。 流水無情 流水壹去不復返,毫無情意。比喻時光消逝,無意停留。 出處:唐·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地。” 柳啼花怨 形容景象淒涼,心境淒惻。 出處:宋·盧祖臯《夜行船·暖入新梢風又起》詞:卻說當時,柳啼花怨,魂夢為君迢遞。 脈脈含情 脈脈:兩眼凝神,要向別人訴說心曲的樣子。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動默然地表達情意。 出處:唐·李德裕《二芳叢賦》:“壹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眼紅羅之盛飾。” 滿目瘡痍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出處:唐·杜甫《北征》詩:“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滿目荊榛 荊:荊條,灌木。榛:樹叢。滿眼看見的都是荊條和樹叢。形容十分荒涼蕭條的環境。 滿目淒涼 所見的全是淒慘冷落的景象。 出處:陳毅《過黃泛區書所見》:“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鳥啼花落 形容淒涼的情景。 出處:明·汪廷訥《種玉記·促晤》:“惜鸞帷,孤玉絳,幾度淒涼。斷腸的鳥啼花落,滿目心傷。” 淒風楚雨 形容天氣惡劣,或比喻境況的淒涼悲慘。同“淒風苦雨”。 出處:清·程麟《此中人語·田螺妖》:“[女]每於淒風楚雨之時,常思歸去。” 淒風寒雨 形容天氣惡劣,或比喻境況的淒涼悲慘。同“淒風苦雨”。 出處:清·葆光子《物妖誌·木類·柳》:“方其淒風寒雨,杏褪桃殘,山路蕭條,愁雲千裏,苔荒蘚敗,情揚魂銷,不可謂無憂也。” 淒風苦雨 淒風:寒冷的風;苦雨: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淒風冷雨 淒風:寒冷的風;冷雨:冰冷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淒然淚下 淒然:寒涼。形容淒涼悲傷。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玄德聽罷,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淒然淚下。” 衾寒枕冷 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獨眠的孤寂淒涼。 出處:宋·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明·高明《琵琶記》第五出:“[旦]奴不慮衾寒枕冷;奴只慮公婆沒主壹旦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