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久失修 [ nián jiǔ shī xiū ]
解釋:年代久遠,荒廢失修。
出自:王朔《我是妳爸爸》:“這是所破破爛爛的學校,所有建築和操場上的體育設施都顯了年久失修和使用過度的頹舊。”
二、因循守舊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釋: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壹套。死守老壹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譯文:死守老壹套,沒有任何改變與作為。
三、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解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固未嘗墨守壹家以為準的也。”
譯文:如鐘嶸的《詩品》壹樣,本來沒有以壹家為準目標的意思。
四、安於故俗 [ ān yú gù sú ]
解釋:安:習慣,滿足於 俗:習俗。形容思想守舊,喜歡按老壹套辦事。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譯文:壹般人安於舊有的習俗,學習者沈溺於所聽到。因為這兩種人奉公守法可以的,不是討論在法律之外的。
五、泥古不化 [ nì gǔ bù huà ]
解釋:泥:拘泥,固執。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而不知變通。
出自:元末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
譯文:儒學的人都比較不知變通,不知道高低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