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釋: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文化融會貫通,然後人才會文雅與有禮。
二、彬彬有禮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釋: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譯文:叔孫通制定禮儀,就文學彬彬有禮前進
三、溫文爾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釋: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譯文:這名官員的兒子,溫文爾雅,怎麽會做賊呢。
四、溫文儒雅 [ wēn wén rú yǎ ]
解釋: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後便是壹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
五、斯斯文文 [ sī sī wén wén ]
解釋:形容舉目文雅。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慣了,乍見了妳這破落戶,還被人笑話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