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備的文言文解釋

備的文言文解釋

1. 備在古文中是什麽意思

1、完備;齊備

例句:出自明朝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請備述之”。白話翻譯是:請完整的敘述。

2、通“憊”。疲乏;困頓

例句:出自戰國時期《商君書·靳令》:“外交以備,國之危也。”白話翻譯是:和其他國家的交涉已經困頓了,國家危險了。

3、準備;預備

例句:出自漢代《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舉獸尾告備。”白話翻譯是:宗人把野獸的尾巴舉了起來說已經準備好了。

4、防備;戒備

例句:出自春秋時孫武的《孫子·虛實》:“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白話翻譯是:沒有不防備的地方,就沒有不薄弱的地方。

5、儲備

例句:出自清朝梁啟超《譚嗣同傳》:“而設法備貯彈藥。”白話翻譯是:想辦法儲存彈藥

6、提供或裝備

例句:出自戰國時期韓非子《韓非子·五蠹》:“事異則備變。白話翻譯是:準備好以應對即將發生的變化。

7、湊數;充數

例句:出自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蕭望之傳》:“備位將相。”白話翻譯是:如同屍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盡職。

8、全部;完全;盡

例句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禮記·月令》:“農事備收。"白話翻譯是:農事已經全部做完了。

擴展資料:

名稱備

拼音bèi

含義

1、具備;具有:德才兼~。

2、準備:~用。~足原料。~而不用。

3、防備: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時之需。

4、設備(包括人力物力):軍~。裝~。

5、表示完全:艱苦~嘗。關懷~至。~受歡迎。

6、姓。

組詞貯備、裝備、備件、備荒

造句

1、民力資源利用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軍事醫學戰備建設的重要內容。

2、老者說動了其余人,趁著夜色,出其不備救出方信,取了鄧盛的首級星夜來投。

3、警察躲在罪犯的後邊,趁其不備餓虎撲食,將罪犯摁倒在地,當場抓獲。

4、我們的儲備糧有限,必須盡快找到新的糧食來源。

5、都市警力雄厚,戒備森嚴,壹有風吹草動,即可撒下壹張追捕大網。

2. 初中文言文中“安”“備”的意思有哪些

安:1、怎麽(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壹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1. 安:1、怎麽(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

(壹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嶽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

(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

(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

(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

(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裏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

(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壹簞食,壹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

(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

(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

(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

(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麽(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壹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裏)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

(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

(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J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壹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於亂世) 。

3. “具”的文言文解釋

①<;名>;酒肴;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

②<;動>;供應、備辦酒食。《肴之戰》:“居則~壹日之積,行則備壹夕之衛。”

③<;動>;置辦;準備。《鄭伯克段於鄢》:“大叔完聚,繕甲兵,~卒乘,將襲鄭。”《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

④<;動>;具有;具備。《核舟記》:“罔不因勢像形,各~情態。”

⑤<;名>;器具;器械。《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赤壁之戰》:“船、糧、戰~俱辦。”

⑥<;名>;才能;才幹。《晉書?王羲之傳》:“吾素無廊廟~。”又有才幹的人。《賣柑者言》:“洸洸乎幹城之~也。”

⑦<;名>;道理;方法。《東方朔》:“十九歲學孫吳兵法,戰陣之~。”

⑧<;副>;通“俱”,全,都,盡。《鴻門宴》:“私見張良,~告以事。”《陳情表》:“臣~以表聞,辭不就職。”《桃花源記》:“問所從來,~答之。”

具草擬稿。

具臣備位充數,不稱職的臣子。

具眼識別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見識。

具瞻為眾人所瞻仰。

4. 邊備在古文中是什麽意思

邊備在古文中是邊疆戒備的意思。

古文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

古文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把古文與大篆相提並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由於古人無筆墨,於是就用竹簽點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為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寫出的字頭粗尾細,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不壹定非倉頡所書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經》《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壹般不包括“駢文”)。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做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裏的古文。

5. 文言文解釋

1

選自《漢文帝惟德不惟親》

正月有司言曰:“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廟。請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誌。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預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預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大體。吳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譯文:

正月,主管大臣進言說:“及早確立太子,是尊奉宗廟的壹種保障。請皇帝確立太子。”皇帝說:“我的德薄,上帝神明還沒有欣然享受我的祭品,天下的人民心裏還沒有滿意。如今我既不能廣泛求訪賢聖有德的人把天下禪讓給他,卻說預先確立太子,這是加重我的無德。我將拿什麽向天下人交待呢?還是緩壹緩吧。”主管大臣又說:“預先確立太子,正是為了尊奉宗廟社稷,不忘天下。”皇帝說:“楚王是我的叔父,年歲大,經歷見識過的道理多了,懂得國家的大體。吳王是我的兄長,賢惠仁慈,甚愛美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能守其才德以輔佐我。有他們,難道還不是預先做了安排嗎?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有才能有德義的人,如果推舉有德之人輔佐我這不能做到底的皇帝,這也將是國家的幸運,天下人的福分。現在不推舉他們,卻說壹定要立太子,人們就會認為我忘掉了賢能有德的人,而只想著自己的兒子,不是為天下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做很不可取。”

不德是皇帝的壹種自謙的說法,說自己的道德還不夠完善,在古時很常見。

舉個例子:比如古代皇帝對自己的壹種稱呼是寡人,引申開去就是寡德之人,就是說自己的道德還很淺薄,很缺乏。

2

無從是壹個詞,合起來翻譯是沒有辦法,壹般這種詞是不會拆開分析的。

壹定要分析的話,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頭緒(做某件事)

從:由,自。是介詞。例子是《項羽本紀》上的“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

判斷的根據: 所給例子可以看出從表示由什麽道路,是個比較具體的介詞,經過演變抽象為比較抽象的 由什麽途徑,無從就是找不到途徑。

而且因為古漢語詞典上從字壹***15個意項只有這個能解釋的通。

這個問題涉及詞源,也就是中國的詞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壹般弄考試的話沒必要搞這麽深。

3

右備容臭 備:詞典上的釋義是“具備,完備” 例子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勝心備焉”這裏具體“解釋為“配戴,掛著”。

6. 文言文解釋

魚,我所欲也(“。。的事、物 ) 故患有所不辟也( “。。的事、物 )

曾以其所不能( 。。的人 ) 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來。。的方法 )

所以然者何( 。。的原因 )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的原因 )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的所( 。..的地方 ) 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的事、物)

常見文言文虛詞用法——所

⑴處所,地方。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③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④樂土樂土,愛得我所!⑤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⑥某所,而母立於茲。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於“。。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漁人壹壹為具言所聞。②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④荊柯有所待,欲與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產生的緣由。)

「所以」

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②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④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謂」所說的。例:⑴酈道元所謂環水也。⑵此所謂戰勝於朝廷。⑶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所在」

⑴到處。例: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處,處所。例:①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③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7. 翻譯文言文加解釋

《魏略》說:劉備屯軍於樊城。當時曹公(曹操)剛剛平定河北(袁紹),諸葛亮(暗)知荊州是第二個受敵(的地方),但劉表性格比較和緩,不通曉軍事。諸葛亮(於是)望北去見劉備,備與亮沒有舊交情,又因為(諸葛亮)年紀比較小,像壹般的門客接待他。軍內升帳完畢,其他的賓客都走了,只有諸葛亮留了下來,劉備也不問他(亮)想要說的。劉備喜好結毦(用鳥羽獸毛做的裝飾品),當時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給劉備,劉備用手自己在結。(於是)諸葛亮進言說:“開明的將軍應當又遠大的誌向,但結毦可以做什麽呢!”劉備(於是)知道諸葛亮不是壹般的人,於是扔下毦回答說:“和妳怎麽說呢,我無聊的時候用來打發時間罷了”。諸葛亮於是獻言說:“將軍認為劉鎮南(劉表)和曹操誰厲害?”備回答說:“(劉表)不及。”諸葛亮又說:“將軍自己呢?”說:“我也不如(曹公)”諸葛亮說:“現在都不及,但將軍的軍隊不過數千人,憑這個來等待敵人,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劉備說:“我也心煩這個,應該怎麽辦呢?”諸葛亮說:“現在荊州不是總的人口少,而是登記在戶的人少,壹般的住戶都有很苛刻的賦稅,於是人們心中不悅;可以和劉表說,讓國內沒有登記的住戶自己登記,這樣的話國內人口舊多了(舊可以征軍抵禦曹兵了)”。劉備聽從諸葛亮的計謀,於是軍隊就強多了。劉備由此深知諸葛亮的英略,於是以上等賓客之禮待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說的也是這樣。我(裴松之)認為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先帝(劉備)不認為我是壹個鄉下人,委屈自己,親自三次到我的草屋來看我,拿現在天下的大事來和我商量。”那麽就不是諸葛亮先見的劉備,這是很明白的了。雖然聽說和看到的不壹樣,各有各的說法,然而不壹樣成現在這個樣子,也太讓人覺得奇怪了。

8. 文言文《備棺上疏》翻譯

原文: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宮輒表賀。延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曰:……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壹棺,訣妻子,待罪於朝,童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幹,第朕非紂耳。”

譯文:

當時明世宗當政時間很長了,不管政事,深居後宮,專心飲酒作樂。各地地方官員爭相向上福瑞,禮部的官員壹接到就上奏慶賀。諫臣自從楊最、楊爵得罪後,沒有再敢議論時政的了。嘉靖(明世宗年號)四十五年二月,海瑞獨自上疏說:……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大怒,扔在地下,對身邊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很有癡心的名聲呢。我聽說他上疏時,自己料到觸犯了您,應判死罪,就買了壹口棺材,訣別了妻子兒女,在殿外等著降罪,他的家人也都走光沒有留下來的了,海瑞肯定不會逃的。”皇帝沈默了。壹會又把海瑞的奏章拿過來讀,壹天讀了好幾遍,被他感動得長嘆,幾個月都沒有批復。皇帝曾說:“這人可以比得上比幹,但是我不是紂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