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方位的成語

關於方位的成語

東倒西歪、東張西望、聲東擊西、南轅北轍、南腔北調。

1、東倒西歪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ōng dǎo xī wāi,釋義:搖晃欲倒的樣子。傾倒零落的樣子。

出處:清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當下,虔婆前後***吃了幾大杯,吃的乜乜斜斜、東倒西歪。

2、東張西望,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dōng zhāng xī wàng,意思是向四處張望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安地到處看。

出處:清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三回:原來小兔子自從上了輪船,東張西望,並不照顧自己的行李,以致遇見扒手。

3、聲東擊西(shēng dōng jī xī)是壹個漢語成語,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壹種戰術。

出處: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譯文:在東邊弄出聲音,其實是攻打西邊。

4、南轅北轍是壹個成語,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抵觸。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譯文:想到楚國去,卻向北方行進。

5、南腔北調,解釋: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摻雜著方言。

出處:清·趙翼《檐曝雜記》卷壹:“每數十步間壹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譯文:每隔十步壹個戲臺,南北方言混雜,四方的人都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