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泥濘”的成語

形容“泥濘”的成語

帶水拖泥

拼音: dài shuǐ tuō ní

解釋: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幹脆。現多作“拖泥帶水”。

出處: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舉例造句: 壹甲子、帶水拖泥,今歲謝君恩,放還山去。 宋·劉克莊《解連環·甲子生日》詞

委棄泥塗

拼音: wěi qì ní tú

解釋: 委棄:拋棄;泥塗:泥濘的道路。被拋棄在泥濘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視,被棄置不用。

出處: 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比者不將,委棄泥塗,老死草野。”

步履維艱

拼音: bù lǚ wéi jiān

解釋: 指行走困難行動不方便。

出處: 《宋史·章宗經三》:“年高艱於步履者,並聽策杖,仍令舍人護衛扶之。”明·邵景瞻《覓燈因話·桂遷夢感錄》:“念見劉,頸荷欠徽,手交木葉,顏色枯槁,步履艱難。”

舉例造句: 譬如祖母的腳是三角形,步履維艱的,小姑娘的卻是天足,能飛跑。 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寸步難行

拼音: cùn bù nán xíng

解釋: 連壹步都難以進行。形容走路困難。也比喻處境艱難。

出處: 唐·杜甫《九日寄岑參》:“出門復入門,雨腳但如舊。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頭,難為壹相就。”

舉例造句: 美娘赤了腳,寸步難行。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

跋山涉水

拼音: bá shān shè shuǐ

解釋: 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出處: 《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舉例造句: 同樣的青春,同樣的年齡,有人跋山涉水,為改變祖國壹窮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標》

翻山涉水

拼音: fān shān shè shuǐ

解釋: 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出處: 王願堅《糧食的故事》:“可是這會,紅軍就要和我們分手了,他們要翻山涉水地遠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