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含權,有的成語有哪些

含權,有的成語有哪些

篡位奪權cuàn ?wèi ?duó ?quán

成語解釋:篡:奪取,特指臣子奪取君位。奪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權柄。

成語出處:元·尚仲賢《三奪槊》第四折:“那兇玩很劣,奸滑僥幸,則待篡位奪權。”

達權知變dá ?quán ?zhī ?biàn

成語解釋:指不死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壹卷:“主四方之事的,頂寇束帶,謂之丈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

攬權納賄lǎn ?quán ?nà ?huì

成語解釋:攬:把持。納:接納。把持權勢,並接受賄賂。

例  句:到了湖北,方才曉得李統領因為京裏有人參他攬權納賄等事。(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

大權旁落dà ?quán ?páng ?luò

成語解釋:處理重大事情的權力落到旁人手裏(多指領導人被架空)。

成語出處: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壹回:“借光唬百獸,大權嘆旁落。”

例  句:現在京裏,很有人說親家的閑話說親家請了壹位洋人做老夫子,大權旁落,自己壹點事不問。(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八回)

大權在握dà ?quán ?zài ?wò

成語解釋:手中掌握有很大權力。

例  句:王安石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大權在握,就全力來推行壹些新的政治。(蒲韌《二千年間》九)

喪權辱國sàng ?quán ?rǔ ?guó

成語解釋:喪:喪失;辱:使受到恥辱。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

例  句:清政府腐敗無能,與英法等列強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行條約。

反經行權fǎn ?jīng ?xíng ?quán

成語解釋:經:常道;權:權宜的辦法。指違反常規,采取權宜之計。

成語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

例  句:而今客居數千裏之外,只得反經行權,目下圖個伴寂寥之計,他日娶了正妻,遣還了他亦無不可。(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

大權獨攬dà ?quán ?dú ?lǎn

成語解釋:攬:把持。壹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例  句: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

守經達權shǒu ?jīng ?dá ?quán

成語解釋:經:正道,原則;權:權宜,變通。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不固執。

濫用職權làn ?yòng ?zhí quán

成語解釋:指過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權力。

權衡輕重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權衡:衡量。衡量哪個輕,哪個重。比喻比較利害得失的大小。

成語出處:《淮南子·泰族訓》:“欲知輕重而無以,予之以權衡,則喜。”《莊子·胠篋》:“為之權衡以稱之。”

例  句:權衡輕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壯,麗而能典,煥乎若五色之成章,紛乎若八音之繁會。(《周書·王褒庾信傳論》)

權宜之計quán ?yí ?zhī ?jì

成語解釋:權宜:暫時適宜,變通;計:計劃,辦法。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辦法。

成語出處:《後漢書·王允傳》:“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例  句:自成心中認為成立娘子軍只是壹時權宜之計,往後怎麽個辦法,他還沒有想妥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人微權輕rén ?wēi ?quán ?qīng

成語解釋:微:低下。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成語出處:《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

獨攬大權dú ?lǎn ?dà ?quán

成語解釋:攬:把持。壹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招權納賄zhāo ?quán ?nà ?huì

成語解釋:招權:弄權,攬權;納賄:接受賄賂。抓權力,受賄賂。

成語出處:《漢書·季布傳》:“辯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例  句:他父子濟惡,招權納賄,賣官鬻爵。(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四十卷)

通權達變tōng ?quán ?dá ?biàn

成語解釋:通、達:通曉,懂得;權、變: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成語出處:《後漢書·賈逵傳》:“《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

例  句:滿朝大臣中沒有壹個人在做事幹練和通權達變上能夠比得楊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壹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

成語解釋:壹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成語出處: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壹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兼權熟計jiān ?quán ?shú ?jì

成語解釋: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慮。

成語出處:《荀子·不茍》:“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熟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舍。”

爭權奪利zhēng ?quán ?duó ?lì

成語解釋:爭奪權力和利益。

例  句:他們就只曉得爭權奪利,草菅人命。(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

杯酒釋兵權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成語解釋: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成語出處: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