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必有近憂的上壹句是什麽

必有近憂的上壹句是什麽

必有近憂的上壹句是人無遠慮。

1、出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壹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復句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論語·衛靈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指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就必定會有馬上到來的憂患。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分句,或獨立成句,也作定語。

2、寓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說這句話的真義是在治國上。《周易·系辭》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朱熹也引《皇疏》註曰:“人當思漸慮遠,防於未然,則憂患之事不得近。”從政的君子,要目光遠大,不能短視近視,只看到眼前的事,要防患於未然,決勝於千裏之外。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自古以來就是治國平天下的壹個基本思想,這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別的不說,單就可持續發展來講,就有很多值得研究與反思的問題。

運用示例

從生活的層面講,凡是看得想得長遠些,看得深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人活著,從不思考,不為前邊和未來的事謀劃,斷不可能。在謀劃和思考的過程中,總要設想到壹些困難和不如意的方面,從而籌劃如何去解決。

把困難和不利的因素想得充分些,使事情更順利些美好些,這也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可惜人往往事到臨頭,或因得意或因煩悶而只顧眼前,把“遠慮”忘得幹幹凈凈。天下的“後悔藥”絕大多數都是這樣造成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語義不通;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遭遇困難;行動前先有準備,就不會後悔。只有做到遠慮,辦事才會比較順暢,才會遇到較少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