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裏,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壹。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式,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誌。
是歲,元和四年也。 鉆鉧潭記 鉆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蓋冉水自南奔註,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
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遊也,壹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潀然。
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鉆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鉆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壹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
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遊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已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裏,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鉆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
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遊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
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余,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
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
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
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壹,亙石為底,達於兩涯。
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古之人。
2. 表達“心煩”的文言文有哪些1. 唐·李白《行路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釋義:我的胸中煩悶,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裏委實茫然。
2.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釋義:抽出刀去劈流水,水依然流淌著。端起酒杯喝酒,卻不能消走心中的煩愁。
3.北宋·範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釋義: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壹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4.南唐·李冠《蝶戀花·春暮》
壹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釋義: 小小的心田裏積聚著千絲萬縷的相思意,廣大的人間竟沒有壹個地方可以安排這些愁緒。
5.南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釋義:人在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
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而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沒有說.想說而沒有說啊,
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3. 形容心情不好的文言文有哪些壹、《春愁》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白話譯文: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
二、蘇軾《東欄梨花》:
惆悵東欄壹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白話譯文: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壹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麽透徹與清明。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白話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四、《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譯文:黃昏時,歸巢的烏鴉落在了纏滿枯藤的老樹上,小橋下流動著溪水,旁邊有幾戶人家,古老的道路上蕭瑟的西風中人牽著壹匹瘦馬在行走著。夕陽西下,悲傷到極點的人再遠離家鄉的地方。
五、《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白話譯文: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壹線,西風中,壹只孤雁陣陣哀嗚。
而今,人已暮年,兩鬃已是白發蒼蒼,獨自壹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回想起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還是讓小雨下到天明吧。
六、《水調歌頭》蘇軾: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白話譯文: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壹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4. 有沒有哪篇古文,是寫壹些不滿社會現象的,寫自己心情不好的杜甫——三吏三別。這是杜甫的六首新題樂府組詩,都能滿足妳這個要求。例:《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淒。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壹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壹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烝黎。
5. 形容私心的文言文有哪些原文 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並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裏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壹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註釋 1.倫:即第五倫,東漢大臣。2.便宜:指對國家有利得事。3.愨:恭謹,誠實。4.貢禹:西漢大臣。以明經潔行著名。5.蘊籍:寬和,寬容譯文
第五倫奉公守法竭盡忠誠,說話辦事沒有違背法規的。諸子(有才華的人)有人常勸止他,他就呵斥他們並趕走他們,官吏陳述的書面意見有利於國家的,他都封好上報,他就像這樣毫無私心。他生性誠實,缺少文采,做官時以清廉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時貢禹(那樣明經潔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寬容,又不整飭自己的威嚴,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輕。有人問第五倫說:“您有私心嗎?”他回答說:“老朋友中有送給我千裏馬的,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選拔官吏時,我心裏總不能忘了他,可始終也沒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兒子常常生病,我壹夜裏十次去探望,回來卻安安穩穩地睡下;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著覺。像這樣,難道可以說沒有私心嗎?”
6. 妄心的文言文壹市人貧甚,朝不謀夕。偶壹日拾得壹雞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當矣!”妻問:“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須十年,家當乃就。”因與妻計曰:“我持此卵,借鄰人伏雞乳之。待彼雛成,就中取壹雌者。歸而生卵,壹月可得十五雞。兩年之內,雞又生雞,可得雞三百,堪易十金。以十金易五牸,牸復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舉債,三年之間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壹市僮仆買小妻。我與爾優遊以終余年,不亦快乎!“
妻聞欲買小妻,怫然大怒,以手擊卵碎之,曰:“毋留禍種。” 夫怒撻其妻,乃質於官,曰:“立敗我家者,此惡婦也,請誅之。”官司問家何在,敗何狀,其人數自雞卵起至妻止。官司曰:“如許大家當,壞於惡婦壹拳,真可誅。”命烹之。妻號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見烹?”官司曰:“妳夫言買妾,亦未然事,奈何見妒?”婦曰:“固然,第除禍欲早耳!”官笑而釋之。
7. 形容“心中不滿”的詞語有哪些1、形容“心中不滿”的詞語有:腹誹心謗、怏怏不樂、牢騷滿腹、心存芥蒂、怏怏不平。
2、詞語分析:
(1)
成語: 腹誹心謗
拼音: fù fěi xīn bàng
解釋: 腹誹:口裏不說,心裏不滿。指心懷不滿,暗中發泄。
出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非而心謗。”
舉例造句: 曹操認為崔琰對他腹誹心謗,於是就把崔琰逮捕、下獄、賜死。
(2)
成語: 怏怏不樂
拼音: yàng yàng bù lè
解釋: 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出處: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舉例造句: 種怏怏不樂,然猶未深信其言,嘆曰:“少伯何慮之過乎?”
(3)
成語: 牢騷滿腹
拼音: láo sāo mǎn fù
解釋: 指人的壹肚子委曲、不滿的情緒。
舉例造句: 他對上級的分工總是牢騷滿腹。
(4)
成語: 心存芥蒂
拼音: xīn cún jiè dì
解釋: 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裏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裏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出處: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
舉例造句: 若在平時,吳佩孚定要反對,此際卻心存芥蒂,貌為客氣。
(5)
成語: 怏怏不平
拼音: yàng yàng bù píng
解釋: 因不滿而心不平。
出處: 《隋書·虞世基傳》:“貧無產業,每傭書養親,怏怏不平。”
舉例造句: [司馬遷]甥楊惲以口語坐廢。其友人孫會宗與書,戒以大臣廢退、闔門皇懼之意。惲報書,委曲敷敘,其怏怏不平之氣宛然有外祖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