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趕得上或比得上的成語包括:相提並論,平分秋色,同日而語和等量齊觀。
1、相提並論
釋義: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區別地混在壹起來談論或者看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例句:老太爺在世時候,訂立這樣的規矩,自然是為了懲罰那些別有用心的宵小之徒,可如今卻是二小姐為了盡她壹份孝心,為了將蕭家發揚光大,又怎能與那些宵小相提並論。
2、平分秋色
釋義:意思是比喻雙方各得壹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
出處:《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
例句:平分秋色晝夜等,中秋時節谷豐登。碩果枝頭笑紅臉,枝條彎腰把客迎。主人捧出豐收酒,招待親朋天下友。生活美滿好年景,朋友幸福健康有。祝秋分快樂美心情!
3、同日而語
釋義:意思是指放在同壹時間談論,指相提並論。常用於否定式:不可同日而語。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例句:這的確是壹個寓意深長的故事,凸顯全球資本集團的先鋒們有多麽老道高超的反民主的手段。不過,這跟刑求審訊以及高壓電擊還是相距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4、等量齊觀
釋義:不管事物的差別,同等看待。
出處:清·況周頤《蕙風詞話》:“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例句:擬制理論真正想說明的問題,其實是法人這種法律上的人在哲學說明意義上不能和個人等量齊觀,不具有根本性價值,反映到私法上,即法人的權利能力並非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