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天璋,字君璋,洛陽人。
父親蔔世昌,在金朝任孔國官。憲宗蒙哥南征時,蔔世昌率眾歸附,授官為鎮撫,統領民兵二千戶,升為真定路管民萬戶。
憲宗六年,登錄征調黃河以北的二千民戶遷徙至黃河以南,命蔔世昌專領,因而定居於汴梁。蔔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後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
至元年間,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饑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準備向南遷徒,皇帝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嘩不肯歸家。蔔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蔔天璋的賢良,征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後任禦史臺掾,有位侍禦史依仗權勢貪汙受賄,禦史揭發了他貪贓。
當時蔔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禦史都被拘押於內廷,禦史悲傷埂咽,蔔天潭問他為什麽這樣,禦史說:“我已老了,只有壹個女兒,心裏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蔔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什麽要為子女哭泣呢?”禦史很慚愧,向蔔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順德王伾持國政,擢升蔔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相很生氣,對蔔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蔔天璋的意見,並且說:“掾能這樣做,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壹名劉帥,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理,中書省調蔔天璋前去斷決,劉帥屈服,所奪回地又歸於民。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並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後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兩套。
任職期滿後,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為增設的員額。武宗時,遷升為宗 *** 郎中,尚書省設立後,又遷升為刑部郎中。
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於良民百姓。蔔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這種作法。
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蔔天璋審訊處理,為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蔔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聖太後也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後說:“這是不貪賄賂的蔔天璋。”
太後問他現任什麽官職,蔔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推薦的。妳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
走馬上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並賜錦衣三套。後受命處理謀反的案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蔔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壹定會得到實情。”
蔔天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皇慶初年,蔔天璋任歸德府知府,鼓勵農耕,勸導學業;修復河流渠道,河水泛濫之患得以免除。
當時盜賊聚集,占據要道,商旅不通,蔔天璋捉住盜賊數百人,全部處以碟刑示眾,盜賊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訪副使,到任數月,因為更改田制,改任饒州路總管,蔔天璋到任後,任憑百姓自報田產,施政毫不擾民,百姓歡悅,境內清靜肅然。
當時行中書省大臣負責更改田制之事,他們作威作福,州縣官員爭著賄賂他們,希望以此免受譴責。只有饒州路不送,中書省臣因此銜恨,要以嚴格的法令中傷蔔天璋,但追查其罪狀卻毫無所得;屬縣報告發生饑荒,蔔天璋當即發放官糧賑濟,僚佐們都認為不能這樣做,蔔天璋說:“百姓如此饑餓,若是向上面請求後再賑災,百姓定會餓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報的責任,我獨自承擔,不會連累各位。”終於發放官府存糧賑濟,百姓因此得以免於餓死。
他遇事就是這樣無所顧慮。大火燒到饒州的東門,蔔天璋穿戴整齊,對火而拜,大火因此熄滅。
鳴山有虎兇暴殘惡,蔔天璋發出檄文給山神,很快就將虎捕獲。他以政績和品行第壹為朝廷所知,升任廣東廉訪使。
先前,豪強瀕海築堰,壟斷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屆長官都因收受了賄賂而置之不問;蔔天璋到任後,便調發兵卒將堤堰決去。嶺南地區歷來無冰,蔔天璋到後,開始有冰,人們都說這是蔔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請求退休。天歷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
朝延又拜蔔天璋為山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壹定不會上任。
蔔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於是挺身赴任。到任後,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
當時物價飛漲,蔔天璋下令不要壓低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匯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下禦史臺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禦史臺,用來賑助饑民,禦史到達後,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稱贊頌揚他。
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蔔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壹萬余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切中時弊,從此後便辭官歸家了。回到汴梁後,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祿都施。
2. 積習難改的文言文翻譯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壹間屋子裏讀書。
他專心致誌,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壹下。
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壹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裏就同走平地壹樣安穩。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妳連壹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麽?”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壹塊,他心裏壹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壹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3.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譯王元之,濟州人,小時候七八歲就已經會寫文章了,直到畢文簡為州裏當差,才聽說他這個人。
詢問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為生,因此讓他以《磨詩》為名做詩。元之不假思索就說:“只要心裏正直,不要為眼下未被人知曉而發愁。
如果有人輕輕借了妳壹點力,就是妳轉身的時候。”文簡感到十分驚奇,就把他留在了學堂裏聽講學,壹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詩句(對聯):“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座賓客沒有能夠對上來的,文簡就把詩寫在了屏風上,元之在下面寫下下聯:“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看到後感嘆說,真是能治國安邦的才子啊!於是就賜予王元之衣帽,稱他為小朋友(忘年之交)。
4. 《陳仲舉禮賢》的文言文解釋原文: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譯文: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誌向。擔任豫章太守時,壹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裏,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家夥兒的意思,是請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壹下賢人,有什麽不應該呢?"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誌向。擔任豫章太守時,壹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裏,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家夥兒的意思,是請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壹下賢人,有什麽不應該呢?"
5. 舊唐書中蕭德言的文言文翻譯蕭德言,雍州長安人,齊尚書左仆射思話玄孫也。本蘭陵人,陳亡,徙關中。
祖介,梁侍中、都官尚書。父引,陳吏部侍郎。並有名於時。德言博涉經史,尤精
《春秋左氏傳》,好屬文。貞觀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館學士。
翻譯:蕭德言是雍州長安人,北齊尚書左仆射蕭思話的玄孫。蕭家本來是蘭陵人,陳朝滅亡才被遷徙到關中,祖父蕭介,南朝梁侍中,都官尚書。父親蕭引,陳朝吏部侍郎,都在當時很有名。蕭德言廣泛的涉獵研究經學和史學,尤其精通《春秋左氏傳》,喜歡寫文章。唐朝貞觀年間,被授予著作郎的官職,並兼任弘文館學士。
6. 文言文《鮑君》的翻譯鮑君
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去,猶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鮑魚,乃以壹頭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村裏因***而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鐘鼓不絕。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至祠焉。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出《抱樸子》)
譯文
從前汝南有個人在田野裏設下了繩網想捕獲獵禽獸。壹天,網裏套住了壹頭獐子,本主沒發現,壹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夠意思,就把帶著的鮑魚放壹只在網裏。本主來後看見了鮑魚,驚怪地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莊裏的人們知道後就在得魚的地方建了個祠廟,叫"鮑君"神,傳說開來,祭祀的人很多。廟的柱子漆成紅色,屋梁也畫了花紋,日日鐘鼓聲不斷。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說這神特別靈,走路人過廟門也都進去祈禱。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裏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麽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這人說,"這是我放在網裏的鮑魚呀!"從此人們才不再敬奉"鮑君"了。
7. 文言文《張孝基》的解釋許昌有個士人叫張孝基的,娶同鄉某富人的女兒。富人只有壹個不肖的兒子,便罵著把他趕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產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禮數為富人辦了後事。過了許久,富人的兒子在路上討飯,孝基見了,同情地說道:“妳會灌園嗎?”富人的兒子答道:“如果讓我灌園而有飯吃,很高興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園。富人的兒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點奇怪,又說道:“妳能管理倉庫麽?”答道:“讓我灌園,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況管理倉庫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倉庫。富人的兒子很順從、謹慎,沒犯什麽過錯。孝基慢慢觀察他,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會象以前那樣,於是將他父親所委托的財產還給他了。
8. 顧悅妙喻的文言文和解釋原文 顧悅①與簡文②同年,而發早白。簡文曰:" 卿何以先白?" 對曰:" 蒲柳 ③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出自《世說新語》)
編輯本段譯文
顧悅和簡文帝(司馬昱)同歲,可顧悅的頭發早白了。簡文帝問:" 妳的頭發為什麽先白了?" 顧悅回答:" 蒲柳柔弱,到秋天葉子就落了;松柏堅實,越歷經風霜越茂盛。"
編輯本段簡析
顧悅以蒲柳自喻,以松柏喻簡文帝,簡文帝聽後大悅。顧悅之言雖有恭維之意,但令人深思:頭發早白,是風霜太甚?人生也是這樣啊,有的人頭發早白,有的人心早死。
編輯本段字詞解釋
①顧悅:晉代名士,字君叔,今江蘇武進人。
②簡文:簡文帝,名司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萬。)(東)晉元帝少子。
③蒲柳:即水楊,枝葉易雕。
⑤彌:更加的意思
(4)而:但是
(5)何以:為什麽
出自本文的成語——蒲柳之姿 古人常用“蒲柳之姿”自喻體質衰弱,是客套之 言;、亦用來暗喻韶華易逝、容顏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