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懲前毖後的故事 懲前毖後成語知識
懲前毖後復
懲:警戒;毖:制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出處]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例句]
對犯錯誤的人,我們應該采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態度。
[近義]
殺壹儆百 先來後到 小懲大誡 嚴懲不貸
[反義]
重蹈覆轍
Ⅱ 3、 懲前毖後的成語出自哪裏
詞目 懲前毖後
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釋義 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處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示例 唐總理懲前毖後,實不欲再當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著頭皮,出去商辦。(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回)
近義詞 小懲大誡
反義詞 重蹈覆轍
Ⅲ 懲前毖後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懲前毖後
[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釋義]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
[出處]《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Ⅳ 成語懲前毖後的解釋,同義詞有哪些及造句
懲前毖後解釋: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專,吸取教訓,使屬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近義詞:小懲大誡 反義詞:重蹈覆轍 相似詞:前後 前思後想 承前啟後 前仰後合 前赴後繼 前仆後繼 前後左右 前因後果
壹、刑罰的目的是懲前毖後,而非趕盡殺絕。
二、對犯錯誤的人,我們應該采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態度。
三、對醉駕采取“重典思維”,以懲前毖後,從法律層面得到了呼應。
四、做事時總要懲前毖後,才不會重蹈覆轍。
五、錯誤不可隱瞞,壹定要加以分析批判,以便懲前毖後。
六、“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我們黨挽救犯錯誤同誌的壹貫方針。
Ⅳ 懲前毖後的相似成語
家大業大:家:家庭;業:產業。人口眾多,家業龐大。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掉:搖動。樹梢茂盛,主幹就會折斷,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尾大不掉: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尾大難掉:猶言尾大不掉。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遮空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遮天蓋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遮天映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Ⅵ 40個成語並帶有解釋
安步當車:慢慢步行,就當是坐車。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閉門造車 關上門造車。比喻只憑主觀辦事,不管客觀實際
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苦。
弊絕風清 形容社會風氣十分良好,沒有貪汙舞弊等壞事情。
別具只眼 另有壹種獨到的見解。
別無長物 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波譎雲詭:形容事態變幻莫測。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不恥下問 不可用於比自己高明的人.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滄海壹粟:大海裏的壹顆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如:那兒幅畫都不怎麽使人滿意,只有這壹還~。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懲前毖後: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毖,謹慎,小心。
春風化雨: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春秋筆法 指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
厝火積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的危險,也說積薪厝火。
大方之家:大方,專家。學者或內行人。
大相徑庭:彼此相差很遠,或矛盾很大。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彈冠相慶:指壹人當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貶)
當仁不讓: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
道路以目:表示怨恨。
道貌岸然:形容神態莊嚴。(現多含譏諷意)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得魚忘筌 荃是用來捕魚的,得到了魚,就忘掉荃。比喻達到目的以後就忘了原來的憑借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達以更高的水平。也說“升堂入室”
釜底遊魚 比喻處在極端危險境地的人
地老天荒:指經過的時間很久,也說天荒地老。
頂禮膜拜:比喻對人特別崇敬,現多用於貶義。頂禮,兩手伏在地上,用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和敬禮。
鼎力相助:敬詞,大力相助(表請托或感謝時用)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並峙。
東山再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
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熟能詳:聽得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和貶義.
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
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
繁文縟節: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項,也說繁文縟禮。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方枘圓鑿 形容格格不入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壹時不會終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壹團。
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工作。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
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奉為圭臬 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
否極泰來:壞的到了盡頭,好的就來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壹樣,壹晃就消失了。
高談闊論: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隔靴搔癢 比喻說話作文等不中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耿耿於懷:對某些事總記在心裏,形容心存怨恨。(壹般指自己對某些事不滿)
功敗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多含惋惜意)
狗尾續貂:泛指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藝作品。
孤註壹擲:把所有的錢壹下子投做賭註,企圖最後得勝。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壹次險。
瓜田李下 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掛壹漏萬:形容列舉不全,遺漏很多。
管窺蠡測:從竹管裏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為。(形容人工技藝的精巧)
含英咀華:比喻琢磨和領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充棟,堆滿了屋子
皓首窮經:皓首,白頭,鉆研經典到老
厚積薄發:長期積累,突然暴發。
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註視。
怙惡不悛:壹貫作惡,不肯悔改。
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黃粱壹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壹場空。也說黃粱美夢,壹枕黃粱
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壹無所得。
禍起蕭墻:禍亂發生在家裏,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積重難返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Ⅶ 懲前毖後成語對聯是什麽
對聯的上下聯必需詞性結構相同,對就位置上第二、四、六……個字的聲調(平仄)壹 壹相對)這是基本的要求。
懲前毖後
耀祖光宗
出聯末字是仄聲,宜作上聯征下聯。
Ⅷ 成語"懲前毖後"的出處《詩經·周頌·小毖》是以下哪壹位先秦人物創作的
懲前毖後
chéngqiánbìhòu
[釋義]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語出]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正音] 懲;不能讀作“chěnɡ”。
[辨形] 毖;不能寫作“斃”。
[近義] 小懲大誡
[反義] 重蹈覆轍
[用法] 多用在自我修養或相互關系的壹種方法和原則上面。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對於犯錯誤的同誌;包括犯了嚴重錯誤的同誌;我們都要堅持“~;治病救人"的方針。
[英譯]
[成語故事]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輔佐下治理國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造謠說周公準備篡位,周公為表忠心隱居外地。管叔鮮等立即叛亂,周成王請周公率軍討伐。周成王說他要從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以便將來不再發生類似情形。
Ⅸ 懲前毖後的成語典故
出處: 《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舉例造句: 唐總理懲前毖後,實不欲再當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著頭皮,出去商辦。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回?
典故
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登基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年歲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
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蔑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後,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壹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壹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壹聽立刻把周公請了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著,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壹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這壹天,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成王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教訓,並說:“我壹定要從以前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小心謹慎地辦事,以免再遭禍害。”
Ⅹ 按照懲前毖後寫成語
詞 目 小懲大誡
發 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釋 義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成語典故
出 處 《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示 例 悖入非無悖出時,臨歧知悔已嫌遲。~由來說,到底貪官不可為。
1.謂稍加懲罰,使接受教訓,不至犯大錯誤。語出《易·系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魏書·桓玄傳》:“猶冀 玄 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
2.小的或大的懲誡。 清 黃安濤 《打怨家》詩:“亦有調停兩和懌,反覆無常旋搆隙。小懲大誡終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