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到底是晨鐘暮鼓還是晨鼓暮鐘

到底是晨鐘暮鼓還是晨鼓暮鐘

晨鼓暮鐘

資料補充

古時候,在所有的城市建築中,基本都有“鐘樓”和“鼓樓”,且兩者壹東壹西對稱相望。那時候,在每日清晨和夕陽西下之際,都會響起鐘鼓之聲,渾厚的聲音,在天地間久久回蕩,於是有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

暮鼓晨鐘的釋義,在百度百科中是這樣的:暮鼓晨鐘是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對於這樣的解釋,筆者是有疑問的。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五行配五音,五音分別是角、徵、宮、商、羽。其中角音配於五行之木,徵音配於五行之火,宮音配於五行之土,商音配於五行之金,羽音配於五行之水。鼓音屬角音,五行屬木,陽氣升騰,萬物勃發,催人奮發;

而鐘聲屬商音,五行屬金,陽氣收斂,萬物萎靡,使人昏沈。古人打仗,擊鼓為進,鳴金則退,就是這個道理。清晨五行屬木,當擊鼓以興;日暮五行屬金,當鳴鐘以安。若依其理,應當是“晨鼓暮鐘”,而不應該是“暮鼓晨鐘”。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興暮息,以順時也。配合古人的作息規律及五行屬性,官方乃設鐘鼓,鼓動鐘止,夜漏盡則為晨,擊鼓以催人奮起;晝漏盡則為暮,鳴鐘以示安息。

漢蔡邕撰《獨斷》記:“鼓以動眾,鐘以止眾。夜漏盡,鼓鳴即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這樣看來,於言於理,當是“晨鼓暮鐘”。

而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所寫《李娃傳》中卻提到:“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禁即夜禁。鼓聲壹響,街上就開始禁止行人,違者稱為“犯夜”,要受拘禁。這又不禁讓人疑惑而無所適從,這到底該聽誰的?古人的做法和說法怎麽會這麽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