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束之高閣;2.置之不理;3.置之度外;4.置若罔聞;5.無動於衷。
1.束之高閣
讀音shù zhī gāo gé
出處《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釋義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例句去年他壹心想學攝影,如今卻將相機束之高閣,興趣可變得真快。
2.置之不理
讀音zhì zhī bù lǐ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釋義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壹邊,不理不睬。
例句他對人們勸他戒賭的建議置之不理。
3.置之度外
讀音zhì zhī dù wài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釋義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例句江姐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與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4.置若罔聞
讀音zhì ruò wǎng wén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釋義置:放,擺;若:好像。放在壹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例句任憑妳千呼萬喚,他總是置若罔聞。
5.無動於衷
讀音wú dòng yú zhōng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釋義衷:內心。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例句團支書無論怎樣給她講道理,她都顯得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