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達到人生巔峰的成語如下
1、百裏挑壹(?bǎi lǐ tiāo yī?)
釋義:壹百個當中就挑出這壹個來。形容人才出眾。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裏挑壹的。”
2、拔群出萃(?bá qún chū cuì?)
釋義:高出眾人。多指才能。
出處:《晉書·夏侯湛傳》:“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當顯舉,進不能拔群出萃,卻不能抗排當世。
3、並驅爭先(?bìng qū zhēng xiān?)
釋義:指競
爭高下。
出處:《三國誌·蜀誌·關羽傳》:“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壹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4、超塵拔俗(?chāo chén bá sú?)
釋義: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孝標註引謝承《後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5、超群絕倫(?chāo qún jué lún?)
釋義:倫:同輩。超出壹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出處:《三國誌·蜀書·關羽傳》:“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壹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6、超群軼類(?chāo qún yì lèi?)
釋義:超出眾人,在同輩中拔尖。同“超群拔類”。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8回:“這骕郎文藝固是超群軼類,恰與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7、登峰造極(?dēng fēng zào jí?)
釋義: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8、棟梁之材(?dòng liáng zhī cái?)
釋義: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10、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
釋義:象鶴站在雞群中壹樣。比喻壹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壹群人裏顯得很突出。
出處: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11、絕倫逸群(?jué lún yì qún?)
釋義:倫:類;逸:超過。超出眾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出處:明·朱之渝《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群,筆則筆,削則削,雖有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13、數壹數二(?shǔ yī shǔ èr?)
釋義:不算第壹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這門親原是老親,且又和我們是同在戶部掛名行商,也是數壹數二的大門戶。”
14、頭角崢嶸(?tóu jiǎo zhēng róng?)
釋義: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華;崢嶸:特出的樣子。形容年輕有為,才華出眾。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露頭角。”
15、卓爾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釋義: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16、卓爾獨行(?zhuó ěr dú xíng?)
釋義:指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沈。
出處:《後漢書·東海恭王彊珙傳》:“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誌。”李賢註:“《前書》曰:‘卓爾不群者,河間獻王近之矣。’”
17、出類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釋義: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18、出人頭地(?chū rén tóu dì?)
釋義:指高人壹等。
出處: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壹頭地也。”
19、高人壹等(?gāo rén yī děng?)
釋義:高過壹般人。
出處:《禮記·檀弓上》:“獻子加於人壹等矣。”
20、與眾不同(?yǔ zhòng bù tóng?)
釋義:跟大家不壹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這是今日令中第壹個古人,必須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才覺有趣。”
21、鰲裏奪尊(?áo lǐ duó zūn?)
釋義:猶言出類拔萃。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十四:“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仿佛覺出自己是鰲裏奪尊的壹位老英雄。”
23、庸中佼佼(?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釋義: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別出眾的。
出處:《後漢書·劉盆子傳》:“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
24、卓犖超倫(?zhuó luò chāo lún?)
釋義:卓犖:超絕。倫:類。才能突出,超出壹般人。
出處:《文選·孔融·薦彌衡表》:“叔質貞亮,英才卓躒。”《三國誌·蜀書·秦宓傳》:“夫欲救危撫亂,脩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
25、絕倫超群(?jué lún chāo qún?)
釋義:倫:類;絕倫:特異,超過同輩。超出眾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眾,安能必其無絕倫超群之人。”
什麽是成語
成語(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壹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