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載道 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口不應心 應:符合。心口不壹致。
口齒伶俐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口齒生香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口出不遜 遜:謙遜。說話極不謙虛。形容狂妄自大。
口出大言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口多食寡 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口耳並重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口耳之學 指只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壹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口腹之累 口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口含天憲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口講指畫 壹面講壹面用手勢幫助表達意思。
口角春風 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後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口口聲聲 形容壹次壹次地說,或經常說。
口口相傳 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口蜜腹劍 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口若懸河 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口尚乳臭 嘴裏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口是心非 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指心口不壹致。
口說無憑 單憑口說,不足為據。
口誦心惟 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裏思考。
口吐珠璣 珠、璣:都是珠寶,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形容說話有文采。
口吻生花 比喻談吐文雅。
口血未幹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口燥唇幹 口腔和嘴唇都幹了。形容話說得很多或費盡口舌。
口中雌黃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沫後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後矛盾,。
口中蚤虱 比喻極易消滅的敵人,猶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河目海口 河目:形狀像河壹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壹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錦心繡口 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膾炙人口 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拉家帶口 帶著壹家大小(多指受家屬的拖累)。
瑯瑯上口 瑯瑯: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良藥苦口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免開尊口 不必開口說什麽。多表示要求不會得到同意。
如出壹口 象從壹張嘴裏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壹樣。
三緘其口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十字路口 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處在對重大事情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
養家活口 維持壹家人的生活。
譽不絕口 不住地稱贊。
贊不絕口 不住口地稱贊。
聱牙戟口 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瞪目哆口 睜大眼睛,張開嘴巴。形容驚呆的樣子。
提心在口 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飯來開口 指吃現成飯。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同“飯來張口”。
飯來張口 指吃現成飯。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分房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分身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減口”。
風門水口 指要沖。
佛心蛇口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甘冒虎口 指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高下在口 猶言信口雌黃。
闔門百口 指全家所有人。
河門海口 比喻說大話。
2. 帶有口字的四字成語1、聱牙戟口
成語拼音:áo yá jǐ kǒu
成語解釋:聱牙:不順口。形容文詞艱澀,拗口難讀
成語出處:《明史 文苑傳三 李攀龍》:“所擬樂府,或更古數字為己作,文則聱牙戟口,讀者至不能終篇。”
2、飯來張口
成語拼音:fàn lái zhāng kǒu
成語解釋: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
成語出處: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3、緘口不言
成語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成語解釋: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成語出處:《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4、金口玉牙
成語拼音:jīn kǒu yù yá
成語解釋:金;玉:比喻珍貴。在戲曲和舊小說中;常說皇帝是金口玉牙;說什麽就是什麽;不能隨意更改。現比喻說壹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語出處:晉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
5、交口稱贊
成語拼音:jiāo kǒu chēng zàn
成語解釋:交口:眾口壹辭。異口同聲地稱贊。
成語出處:《元史 王利傳》:“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
3. 用"文"字組成四字成語咬文嚼字 溫文爾雅 繁文縟節 臨文不諱 望文生義 舞文弄墨 奇文***賞 齩文嚼字 深文周納 奇文瑰句 乃文乃武 壹文不值 喬文假醋 主文譎諫
質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滿腹文章 比喻文章極好,很有才華
慧業文人 指有文學天才並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裏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大做文章 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或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宗悟道,以心傳心,不涉及文字語言
表面文章 比喻浮誇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大有文章 指話語、文章、或已表露的現象之中,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壹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地下修文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驥子龍文 驥子:千裏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後多比喻英才。
較武論文 較:比較,評論。評論武藝,談論文章。
緯武經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壹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不名壹文 名:占有。壹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不直壹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
橫僿不文 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厚貌深文 外貌厚道,內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流言飛文 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乃武乃文 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後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鋪采摛文 指鋪陳文采。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
斯斯文文 形容舉目文雅。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舞筆弄文 指舞文弄墨。
4. 帶口字的四字詞語三緘其口 贊不絕口 貽人口實 啞口無言 黃口小兒 七口八嘴 青口白舌 極口項斯 百口同聲 黃口孺子 贊不絕口 贊口不絕 開口見膽 罵不絕口 膾炙人口 開口見心 眾口鑠金 百口難分 牙白口清 雞口牛後 贊口不絕 口若懸河 百口莫辯 有口皆碑 信口雌黃 拉家帶口 異口同聲 目瞪口呆 口蜜腹劍 信口開河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開口見喉嚨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口誅筆伐 緘口不言 出口成章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壹口吸盡西江水 口是心非 苦口婆心 口惠而實不至 張口結舌 交口稱贊 良藥苦口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矢口否認 守口如瓶 瑯瑯上口 脫口而出 口碑載道 口幹舌燥 口齒生香 礙口識羞 簧口利舌 聱牙戟口 心服口服 掩口胡盧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口齒伶俐 蛇口蜂針 錦心繡口 口吐珠璣 口口聲聲 佛口蛇心 笨口拙舌 口無擇言 信口開合 羊落虎口 壹口同聲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授人口實 苦口良藥 兩肩荷口 空口說白話 有口難言 風口浪尖 朗朗上口 口頭禪 壹口壹聲 壹口同音 口傳心授 拙口鈍腮 口耳相傳 虎口余生 壹口三舌 壹口咬定 素口罵人 萬口壹詞 萬口壹辭 萬口壹談 枉口拔舌 壹口兩匙 血口噴人 口諧辭給 口服心服 緘口結舌 空口無憑 虎口拔牙 啞口無聲 心直口快 心口不壹 口似懸河 眾口難調 眾口壹辭 口口相傳 口含天憲 金口玉言 禍從口出 饕口饞舌 繡口錦心 苦口惡石 苦口逆耳 心拙口夯 俗諺口碑 緘口無言 交口稱譽 有口無心 口不二價 口沸目赤 口是心苗 病從口入 羣口鑠金 口墜天花 心口如壹 信口開呵 血盆大口 閉口無言 出口傷人 唇幹口燥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口說無憑 口出狂言 口出不遜 口講指畫 口不擇言 譽不絕口 交口贊譽 口角春風 口角風情 口角生風 口誦心惟 口誦心維 口吻生花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頓口無言 飯來開口 是非只為多開口 糖舌蜜口 舌尖口快 口燥唇幹 流膾人口 目怔口呆 獅子大開口 牛口之下 矢口抵賴 養家糊口。
5. 含有口字的四字成語詞語大全十字路口、
心直口快、
脫口而出、
目瞪口呆、
口是心非、
矢口否認、
有口皆碑、
異口同聲、
口若懸河、
膾炙人口、
金口玉言、
口幹舌燥、
眾口鑠金、
口誅筆伐、
贊不絕口、
有口無心、
口不擇言、
口出狂言、
心服口服、
信口開河、
虎口拔牙、
空口無憑、
風口浪尖、
信口雌黃、
啞口無言、
出口成章、
瑯瑯上口、
血口噴人、
眾口難調、
口口聲聲
6. 帶文的字有哪些成語圖文並茂、
文質彬彬、
咬文嚼字、
身無分文、
繁文縟節、
溫文爾雅、
情文並茂、
文房四寶、
文過飾非、
不名壹文、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表面文章、
分文未取、
繁文縟禮、
斯斯文文、
文武雙全、
壹紙空文、
大有文章、
能文能武、
以文會友、
分文不值、
壹文不值、
彬彬文質、
深文巧劾、
潘文樂旨、
文君新寡、
膏粱文繡、
文武兩全
7. 帶口的字成語大全閉口無言、口角風情、口絕行語、曲不離口、
口不應心、信口開喝、壹口三舌、脫口成章、
礙口識羞、萬口壹詞、拑口禁語、心服口服、
苦口惡石、口講指畫、拉家帶口、失口亂言、
蛇心佛口、目呆口咂、心口如壹、家大口闊、
矢口狡賴、順口談天、口尚乳臭、目瞪口僵、
瞪目哆口、信口開河、利口辯給、反咬壹口、
面朋口友、口吐珠璣、十口相傳、風門水口、
杜口無言、十字路口、口墜天花、易口以食、
口體之奉、矢口否認、利口捷給、如出壹口、
糊口度日、異口同辭、心口相應、信口開合、
有口無行、口不二價、百口同聲、交口同聲、
風口浪尖、口無擇言、口出狂言、閉口結舌、
佛口蛇心、交口薦譽、啞口無聲、拖家帶口、
有口無心、信口胡言、有口難辯、辯口利舌、
分房減口、口是心苗、緘口不言、口齒生香、
血盆大口、交口贊譽、讒口鑠金、利口巧辭、
金舌弊口、口不擇言、眾口紛紜、黃口孺子、
龍口奪食、枉口嚼舌、交口稱譽、口出不遜、
瑯瑯上口、口是心非、口多食寡、口角鋒芒、
門內之口、口中蚤虱、苦口逆耳、錦心繡口、
目瞪口張、朗朗上口、養家活口、羣口鑠金、
惟口起羞、有口難分、嘵音瘏口、金口玉音、
貽人口實、高下在口、鉗口側目、佶屈聱口、
沖口而發、河目海口、闔門百口、耳口相傳、
口角生風、虎口拔牙、口傳心授、騙口張舌、
目定口呆、口幹舌焦、目瞪口哆、訥口少言、
萬口壹談、目瞪口噤、是非口舌、口說無憑、
杜口吞聲、杜口木舌、金口玉言、垂餌虎口、
口授心傳、矢口不移、群口鑠金、巧言利口、
目怔口呆、口幹舌燥、萬口壹辭、人多口雜、
杜口絕言、掩口失聲、開口見膽、簧口利舌、
眾口壹詞、啞口無言、金口禦言、目瞪口呆、
錦胸繡口、口呆目瞪、罵不絕口、唇焦口燥、
8. 四字成語中,含"文"字的有哪些含“文”的四字成語好多: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
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註意精神實質。 壹文不名 壹個錢都沒有。
壹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質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
班馬文章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並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猶言能文能武。 秉文經武 執掌文事,經營武備。
不名壹文 名:占有。壹個錢也沒有。
形容極其貧窮。 不直壹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
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備。
單文孤證 僅有的證據。意指不足憑信。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 大有文章 指話語、文章、或已表露的現象之中,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大做文章 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或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遠的年代裏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誇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
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壹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
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地下修文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斷發文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多文為富 以多學知識、技能為富有。 繁文末節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
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縟節 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
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反面文章 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
多指反語。 廢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壹分錢壹個銅板也沒有。
比喻非常貧困。 分文不取 壹個錢也不要。
比喻不計報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
壹分錢壹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浮文巧語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高文典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官樣文章 舊時官場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語的例行公文。比喻光註意形式,沒有實際內容的空話,或照例敷衍的虛文濫調。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業文人 指有文學天才並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驥子龍文 驥子:千裏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
後多比喻英才。 較武論文 較:比較,評論。
評論武藝,談論文章。 經文緯武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臨文不諱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被發文身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壹代的風俗。
後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奇文***賞 少見的好文章大家壹道欣賞。
奇文瑰句 瑰:珍奇。優美的文章。
深文周納 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 識文斷字 識字。
指有壹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裝出壹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同文***軌 同文:全國所用的文字相同;***軌:全國車轍闊狹相同。統壹文字,統壹車轍。
比喻國家統壹。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
不了解某壹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緯武經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溫文爾雅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鬥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
文不對題 文章裏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文不加點 點:塗上壹點,表示刪去。文章壹氣呵成,無須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文從字順 從:服從,順從;順:通順。
指文章通順。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文風不動 壹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過飾非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舊指女子出嫁,這裏指再嫁。
原指漢代卓文君嫁司馬相如事。後指寡婦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輕 指文人之間互相。
9. 有關口的四字詞語礙口識羞 聱牙戟口 百口莫辯 百口難分 百口同聲 搬口弄舌
筆伐口誅 閉口捕舌 閉口不言 閉口藏舌 閉口結舌 閉口無言
辯口利辭 辯口利舌 病從口入 病由口入 讒口鑠金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沖口而出 出口成章 出口入耳 出口傷人 垂餌虎口
唇幹口燥 唇焦口燥 瞪目哆口 杜口裹足 杜口結舌 杜口絕言
杜口吞聲 杜口無言 鈍口拙腮 頓口無言 頓口拙腮 多口阿師
飯來開口 飯來張口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分房減口 分身減口
風口浪尖 風門水口 佛口蛇心 佛心蛇口 改口沓舌 甘冒虎口
高下在口 河門海口 河目海口 闔門百口 糊口度日 狗口裏生不出象牙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黃口孺子 黃口小兒 狗口裏吐不出象牙
豁口截舌 禍從口出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禍從口生 雞口牛後
極口項斯 緘口不言 緘口結舌 緘口無言 交口稱譽 交口稱贊
交口同聲 交口贊譽 結舌杜口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禦言 金人緘口 金舌弊口 金舌蔽口 錦心繡口
錦胸繡口 噤口卷舌 噤口卷舌 絕口不道 開口見膽 開口見喉嚨
開口見心 空口無憑 口碑載道 口不二價 口不應心 空口說白話
口不擇言 口齒伶俐 口齒生香 口出不遜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傳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鈍 口多食寡 口耳並重 口耳相承
口耳相傳 口耳之學 口沸目赤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幹舌焦
口幹舌燥 口含天憲 口講指畫 口角春風 口角風情 口惠而實不至
口角生風 口口聲聲 口口相傳 口快心直 口蜜腹劍 口輕舌薄
口如懸河 口若懸河 口尚乳臭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說無憑
口似懸河 口誦心惟 口誦心維 口頭禪 口吐珠璣 口吻生花
口無擇言 口銜天憲 口諧辭給 口血未幹 口壅若川 口燥唇幹
口直心快 口中雌黃 口中蚤虱 口誅筆伐 口墜天花 苦口良藥
苦口逆耳 苦口婆心 膾炙人口 拉家帶口 瑯瑯上口 朗朗上口
良藥苦口 兩肩荷口 流口常談 流膾人口 罵不絕口 免開尊口
面朋口友 摩口膏舌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結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張 目定口呆 目怔口呆 目睜口呆 訥口少言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牛口之下 弄口鳴舌
破口大罵 七口八嘴 鉗口不言 鉗口撟舌 鉗口結舌 鉗口吞舌
巧言利口 青口白舌 輕口薄舌 輕口輕舌 輕言肆口 曲不離口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缺口鑷子 熱心苦口 人多口雜 如出壹口
三緘其口 殺人滅口 舌尖口快 蛇口蜂針 蛇心佛口 獅子大開口
十口相傳 十字街口 十字路口 食不充口 食不糊口 矢口抵賴
矢口否認 矢口狡賴 是非口舌 守口如瓶 守瓶緘口 是非只為多開口
授人口實 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順口開河 俗諺口碑 素口罵人
縮衣節口 談不容口 探口而出 糖舌蜜口 饕口饞舌 提心在口
瘏口嘵音 脫口成章 脫口而出 萬口壹詞 萬口壹辭 萬口壹談
枉口拔舌 枉口嚼舌 枉口誑舌 妄口巴舌 惟口起羞 嘵音瘏口
心不應口 心服口服 心口不壹 心口如壹 心口相應 心直口快
心拙口夯 信口雌黃 信口胡言 信口開呵 信口開喝 信口開合
信口開河 性急口快 繡口錦心 血口噴人 血盆大口 牙白口清
啞口無聲 啞口無言 掩口而笑 掩口胡盧 掩口葫蘆 掩口失聲
羊落虎口 養家糊口 養家活口 壹口兩匙 壹口三舌 壹口同聲
壹口同音 壹口咬定 壹口壹聲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壹口吸盡西江水
貽人口實 以口問心 異口同聲 異口同音 異口同韻 易口以食
有口皆碑 有口難辯 有口難分 有口難言 有口無心 有口無行
譽不絕口 贊不絕口 贊口不絕 張口掉舌 張口結舌 直口無言
眾口嗷嗷 眾口紛紜 眾 *** 傳 眾 *** 詈 眾 *** 贊 眾口難調
眾口如壹 眾口鑠金 眾口同聲 眾口相傳 眾口銷金 眾口熏天
眾口壹詞 眾口壹辭 拙口笨腮 拙口鈍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