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貪贓枉法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 1239 成語 : 貪贓枉法 註音 : ㄊㄢ ㄗㄤ ㄨㄤˇ ㄈㄚˇ 漢語拼音 : tān zāng wǎng fǎ 參考詞語 : 貪贓壞法, 壞法婪贓 反義 : 正直無私 , 洗手奉職 , 廉潔奉公 近義 : 違法亂紀 釋義 : 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語或本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 △「 受賕枉法 」 Emoji符號 : 貪贓枉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貪贓枉法”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裏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典源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據《元曲選》引)老夫範仲淹1>,自從劉衙內保舉2>他兩個孩兒去陳州開倉糶米3>,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奉聖人的命,著老夫再差壹員正直的去陳州,結斷此壹樁公事,就敕賜勢劍金牌,先斬後聞。 〔註解〕 (1)範仲淹:西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吳縣人,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 龍圖老子 」,夏人稱為「 小範老子 」。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壹曲,故時人稱之為「 範履霜 」。卒諡文正。 (2)保舉:古時由大臣奏請提升有特別技能、學識或功績的人才,供朝廷任用,並為其作保,稱為「保舉」。 (3)開倉糶米:打開官倉,出售谷物,以平衡物價。糶,音ㄊ|ㄠˋ。 書證 : 01.《喻世明言.卷二壹.臨安裏錢婆留發跡》:「婆留道:『做官的貪贓枉法得來的錢鈔,此乃不義之財,取之無礙。』」 02.《大清會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功過》:「佐貳雜職,因貪贓枉法革職者,追俸;因公罣誤者,免追。」 03.《大清律例.卷四.名例律上.除名當差》:「凡知縣以上及佐貳雜職等官,因貪贓枉法革職者,任內有降罰案件,照例仍追編俸外;如佐雜等官,實系因公罣誤,毋論任內降罰案件多寡,所有食過編俸,壹免其追賠。」 04.《清朝文獻考.卷六○.選舉考.考課.雍正六年》:「乃見從前卓異之員,而後任內竟至貪贓枉法,罹於重罪。」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指貪汙受賄,敗亂法紀。 使用類別用在「貪汙違紀」的表述上。 例 句 <01>王經理貪贓枉法,挪用公款,終於被捕。 <02>像他這樣公然貪贓枉法,實為法律所難容。 <03>像妳這種貪贓枉法的行為,最後壹定會東窗事發。 <04>公職人員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萬不可貪贓枉法。 <05>王鎮長是個貪贓枉法的家夥,因此鎮民都將他恨得咬牙切齒。 <06>這個官員憑借手中的權力,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終於被繩之以法。 成語接龍
“法”字開頭的成語
法無二門
“貪”字開頭的成語
貪小失大 貪贓枉法 貪贓壞法 貪高務遠
“法”字結尾的成語
以身試法 貪贓枉法 現身說法 舞文弄法 墨守成法 貪贓壞法 侮文弄法 墨守舊法 舞文巧法 舞文玩法 神術妙法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貪贓枉法。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貪贓枉法。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貪贓枉法”分成的單字詳解:
貪, 贓, 枉,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