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沒有胃口的四字成語詞目食不甘味
發音shíbùgānwèi
釋義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裏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詞目食不下咽
發音shíbùxiàyàn
釋義食物雖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憂心忡忡,不思飲食。
出處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霽雲(南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後用“食不下咽”形容因悲愁而不思飲食。
以上,供參考!
2.形容味道的四字詞語珍羞美味
解釋珍貴而美味的食物。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五回:“不壹時,只見剔犀官桌上,擺上珍羞美味來,只好沒有龍肝鳳髓罷了,其余般般俱有,便是蔡太師自家受用,也不過如此。”
珍味佳肴
解釋在味覺和嗅覺上極令人喜歡的食物。
壹鑊之味
解釋鑊:無足的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嘗壹點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比喻從已知的壹部分,可以推知全部。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壹臠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
有滋有味
解釋指十分有味道,生動。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8卷:“有許多話頭做作,哄動這些血氣未定的少年,其實有枝有葉,有滋有味。”
味如嚼蠟
解釋象吃蠟壹樣,沒有壹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見“味同嚼蠟”。
出處《楞嚴經》卷八:“當橫陳時,味如嚼蠟。”
3.關於味道的四字詞語不知肉昧: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尺頰生香:吃過美味之後,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辭、詩文意味深長,令人回味。
淡而無味:淡:薄,與“濃”相對。菜肴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耳食目論:耳食:輕信聽來的話。像用耳朵吃飯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見細毛而不見睫毛。比喻輕信他人的話,缺乏確鑿根據。
個中滋味:個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體會的甘苦。
佳肴美味:指上等的、第壹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
佳肴美饌:饌:食物。指上等的、第壹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
津津有味: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美味佳肴:指上等的、第壹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
其味無窮:其中的味道沒有窮盡。形容含義深刻,使人回味不盡。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於進退兩難中。
千裏蒓羹:千裏湖裏蒓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甘味:指吃出味道。睡覺也不能安於枕席,吃飯也沒有滋味。形容心事重重,睡不著覺。
清湯寡水:形容菜肴水太多,粗糙沒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