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國家要小,人民要少。
即使有效率高達十倍百倍的機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和車,卻沒有地方要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陳列它。
使人民再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使人民對他們的吃食感到香甜,對他們的穿戴感到漂亮,對他們的住宅感到安適,對他們的習俗感到滿意。
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
2. 《小國寡民》原文及其翻譯原文: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 壹個國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
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沒有地方要陳放它。
讓百姓回到結繩記事的時代。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
使百姓吃得香甜,穿的漂亮,住的舒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
什伯,意為極多,多種多樣。徙:遷移、遠走。
陳:陳列。此句引申為布陣打仗。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擴展資料這壹章蘊含著的是呼喚和平,反對戰爭,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環境。 作者成就: 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壹。
老子試圖建立壹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
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可見: 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於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誤解了此處自然的意思。
3. 翻譯選自(老子)的壹篇文章.文章:小國寡民.使有.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第八十章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譯文: 國家小,百姓少,即使有許多許多的器具也用不著,要使老百重視死,從而不敢冒險,那麽他們就不會向遠處遷移了.這樣,雖然有船和車,也沒有地方乘坐它,雖有武器和士兵,也沒有地方陳列了.使老百姓恢復古代結繩記事的辦法. 使老百姓只知道吃得長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適,過得安樂,相鄰的國家離得這麽近,相互望得見,雞鳴吠也聽得到,但是百姓壹直活到老死,彼此也不往來.大意: 老子在此章中具體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國家的情形:小國寡民,安居樂業,風俗淳樸等等.。
4. 求小國寡民的原文全文小國寡民:這個成語 出自《道德經》,(道德經 全文 譯文)我已經上傳給妳了 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解釋:什麽叫小國寡民?有十百人(團結的力量)而不用。
使百姓怕死而不外出謀生。雖然有舟和車卻不乘坐。
雖有士兵卻不部署。讓百姓重新回到結繩子的時代。
讓百姓滿足於自己的食物、衣服、家居、習俗。鄰國在觀望啊!連雞犬的聲都聽得到。
但民眾到了老死都沒有去來往。 請采納。
5. 翻譯選自(老子)的壹篇文章《老子》第八十章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國家小,百姓少,即使有許多許多的器具也用不著,要使老百重視死,從而不敢冒險,那麽他們就不會向遠處遷移了。這樣,雖然有船和車,也沒有地方乘坐它,雖有武器和士兵,也沒有地方陳列了。使老百姓恢復古代結繩記事的辦法。
使老百姓只知道吃得長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適,過得安樂,相鄰的國家離得這麽近,相互望得見,雞鳴吠也聽得到,但是百姓壹直活到老死,彼此也不往來。
大意:
老子在此章中具體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國家的情形:小國寡民,安居樂業,風俗淳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