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依照相傳下來的壹套慢慢地成了示例。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壹回:“其實四川的大員,無論到任卸任,出境入境,夾帶私貨是相沿成例的了。”
2、積習相沿 [ jī xí xiāng yán ]
解釋:沿:沿襲。長期養成的習慣被承襲下來。
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以士庶之別,為貴賤之分。積習相沿,遂成定制。”
譯文:以士人和普通百姓的區別,來劃分富貴貧賤。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被承襲下來,變成潛在規則。
3、沿門持缽 [ yán mén chí bō ]
解釋:原指僧、尼挨門向人求布施,後泛指到處乞求施舍。
出自:近代 錢鍾書《圍城》七:“現在我真是無家可歸,沿門讬缽,同事和學生全瞧不起的。”
4、托缽沿門 [ tuō bō yán mén ]
解釋:原指僧徒化緣。比喻挨家乞討。
出自:清·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壹:“故讀者於此等處最要分別,不然則視少陵為隨地驀緣,沿門托缽者流矣。”
譯文:所以讀者在這些地方註意區別,不然會把杜甫看成隨地化緣,托著缽沿門口乞討的乞丐。”
5、沿波討源 [ yán bō tǎo yuán ]
解釋:沿波:順著水流;討源:探索源頭。循著水流尋找源頭。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最後點出主題。後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
出自:晉·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譯文:或者是因為樹枝才使葉子在振動,或是沿著水波才發現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