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鼓作氣
釋義壹鼓:第壹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壹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壹下子把事情完成。
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壹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壹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壹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壹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壹鼓作氣
2、壹字千金
釋義增損壹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語出南北朝?鐘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
人物戰國末期,秦國有壹個生意人名叫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各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食客,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他們把見解和心得,寫出二十六卷,壹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首都鹹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壹個或減少壹個,甚至改動壹個,賞黃金千兩(合黃金壹斤)”。
3、壹字之師
釋義糾正壹個錯別字或指出某壹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雲:''''''''前村深雪裏,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壹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壹日,齊己作壹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為“壹”。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為“壹字之師” 。
4、壹飯千金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壹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人物韓信(江蘇淮安人)在未得誌時,時常往城下釣魚,時常卻餓著肚子。有壹個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壹千兩來答謝她。
東山再起
5、東山再起
釋義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語出唐?杜甫《暮秋……呈蘇渙侍禦》:“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人物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