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刻苦求學的故事或成語
1、鑿壁偷光
匡衡是西漢人,出身在壹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要勞動,沒有多少空余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卻窮得點不起燈,他為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
因為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只隔著壹堵墻,於是,他便在墻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裏透過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墻腳,借著這壹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過了不久,又發生了另壹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壹直沒有錢買新的,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
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裏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壹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妳為什麽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
“我給您做工,不為別的,只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壹得到豐富的圖書,就像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肴壹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壹冊又讀另壹冊。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大學者。
⑵ 關於勤奮的成語名人故事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⑶ 我國古代有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能舉出他們的名字來嗎
壹:"聞雞起舞”,copy這是東晉著名愛國將領祖逖與劉琨自勉奮發的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二:“囊螢夜讀” 車胤
三:懸梁刺股,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壹頭拴柱頭發,壹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壹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鐵杵磨成針 李白
⑷ 關於刻苦練習堅持不懈的名人名言成語故事
1.俞敏洪:要有壹個奮勇拼搏的人生 ,三年高考最終考上北大
2.古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六次被入侵之敵打敗,失去了信心。在壹個雨天,他躺在茅屋裏,看見壹只蜘蛛在織網。蜘蛛想把壹根絲纏到對面墻上去,六次都沒有成功,但經過第七次努力,終於達到目的。羅伯特興奮地跳了起來,叫道:“我也要來第七次!”他組織部隊,反擊入侵者,終於把敵人趕出了蘇格蘭。
3.王羲之從七歲就開始練習書法,幾十年如壹日,刻苦練字,從不間斷。他有時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還揣摩著名家書法,手指不停地在衣服上練字,時間壹長,連自己的衣襟都劃破了。正因為如此,他才練出“入木三分”的筆力,筆筆剛健,字字飛龍,成為劃時代的書法家。
4.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長年跋涉於奇山異水之間。在考察途中,遇強盜剪徑,衣物被劫,身體受傷,在“西望有山生死***,東瞻無侶來去難”的絕境中,他沒有氣餒,沒有後退,堅持不懈,繼續前
5.●李時珍立誌編寫醫藥巨著,為此他翻山越嶺,遍訪名醫,到各地采集草藥。期間他遇到各種阻礙,可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二十七年始終如壹,終於寫就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進,最後終於著成《徐霞客遊記》。
⑸ 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成語抄(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漢文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⑹ 關於名人勤奮讀書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壹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壹點糧食,雞壹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壹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麽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壹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壹帶飽學之人。
孔子壹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壹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壹起,便成為了壹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壹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梁上,只要壹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裏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壹個小口袋,捉壹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裏,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壹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毛筆,時間長了,壹池清水變成了壹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壹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壹次,宋濂為了搞清楚壹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裏,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裏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裏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壹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壹本書,不是壹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沈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麽。經過壹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壹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壹次,他想買壹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壹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聞壹多讀書成癮,壹看就“醉”。據說在他結婚那天,家裏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當迎親的花轎快到家門時,卻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裏找到了他。只見他仍穿著舊袍,全神貫註地在讀書.
⑺ 關於名人堅持不懈的成語故事
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
出 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例 句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懸頭刺股
⑻ 關於名人勤奮的故事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壹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回的悲痛。她想,答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妳是個有誌氣的人, 希望 妳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妳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壹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壹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壹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壹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壹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⑼ 關於名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刺股懸梁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回腿來使頭腦清醒答;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壹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梁上,只要壹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壹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⑽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1、負薪掛角
漢朝時期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壹邊走,壹邊看書。
隋朝有壹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2、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壹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壹尺多厚了。
古人對求學的態度尚且如此誠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學習機會。
3、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壹員大將名叫呂蒙。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壹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是壹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壹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壹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裏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妳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妳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妳翻閱壹些古書,從中得到壹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有了文化。
3、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誌同道合,都希望能為國家出力,幹出壹番事業。他們白天壹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合蓋壹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趁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壹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妳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壹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
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壹邊起身,壹邊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聞言,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裏,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二人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4、懸梁刺股
晉時,有壹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然而讀書讀到半夜的時候往往會打瞌睡,為了不因此影響學習,孫敬想出壹個辦法。
他找來壹根繩子,壹頭綁在自已的頭發上,另壹頭綁在房梁上。這樣,每當想打瞌睡的時侯,只要頭壹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孫敬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也是壹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侯學問並不多。他舟遊四方卻得不到關註,即使有雄心壯誌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努力讀書。
每當他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侯,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5、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裏借書來讀。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致力讀書,歐陽修最終成為壹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