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出家四字成語

出家四字成語

1. 高僧( )( )四字成語

把素持齋 把:遵守。齋: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持齋把素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出處: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齋,不食葷啖柏。”

遁跡空門 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同“遁入空門”。

出處:《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壹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

遁跡桑門 指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出處: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於微之黃山。”

剪發被褐 指出家為僧尼。同“剪發披緇”。

剪發披緇 削發,身著僧尼服裝。指出家為僧尼。亦作“剪發被褐”。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稱地、水、火風為“四大”。佛教用語。指世界上壹切都是空虛的。是壹種消極思想。

出處:《四十二章經》二十:“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削發披緇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為僧。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阇黎壹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沿門托缽 缽:和尚吃東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緣。比喻挨家乞討。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誌》卷壹:“故讀者於此等處最要分別,不然則視少陵為隨地驀緣,沿門托缽者流矣。”

2. 形容和尚的四字詞語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壹工作。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後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壹工作。

吃四方飯:和尚道士到處化緣為生,也指壹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當頭棒喝: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壹擊或大喝壹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口頭禪: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現指經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老僧入定:和尚靜坐,使心定於壹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指縱然壹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傳說晉朝和尚道生法師對著石頭講經,石頭都點頭了。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蜀鄙二僧: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天花亂墜: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托缽沿門:缽:和尚吃東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緣。比喻挨家乞討。

3. 帶祖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光宗耀祖、認祖歸宗、數典忘祖、開山鼻祖、列祖列宗

壹、光宗耀祖

解釋:宗:宗族;祖:祖先。指子孫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榮耀。

出自: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壹舉登科,榮宗耀祖。”

譯文:“今天有幸能夠壹舉登上科,榮宗耀祖。”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光前裕後、榮宗耀祖、顯祖榮宗、耀祖光宗

反義詞喪權辱國、羞辱門楣、奇恥大辱

二、認祖歸宗

解釋:尋認祖先,並歸還本宗;喻指回歸故土。

出自: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為認祖歸宗,遲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幃。”

譯文:“我只是被認祖歸宗,遲睡早起,登山渡水,甫能勾到庭幃。”

三、數典忘祖

解釋: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譯文:“籍父親他沒有後代嗎!幾典而忘記了祖宗。”

近義詞邯鄲學步、崇洋 *** 、數禮忘文

反義詞越鳥南棲、飲水思源、溫故知新

四、開山鼻祖

解釋:比喻壹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出自:孫犁《關於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開山老祖、開山祖師、開山始祖

五、列祖列宗

解釋:指歷代祖先。

出自: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九》:“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理合不分首從,全踏在朝靴底下,以列祖列宗的成規。”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歷代祖先

反義詞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