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 -------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亦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出自
《左傳·宣公三年》:“螭(魑)魅罔兩;莫能逢之。”
《史記·五帝本紀》索隱引服虔雲:“魑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
《山海經·四次四經》:“剛山多神(光鬼,該字在多數文字編碼中無法顯示),其狀人面獸身,壹足壹手,其音如欽。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木石之怪也。
《通典·樂典》:“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命吹角作龍吟以禦之,余驚慌而退也。”
典故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的下屬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壹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壹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招降,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術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後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沖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由此可見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壹些雜牌小妖,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征,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2. 成語冷門,褒義長相駿雅,身付異秉,才思敏捷,過目不忘,十年寒窗, 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文武雙全, 雄韜偉略,談吐不凡,談笑風聲,高談闊論,眉飛色舞, 運籌帷幄,言簡意賅,完美無缺,壹針見血,遠見卓識, 義正詞嚴,壹氣呵成,大顯神通,出口成章,出類拔萃, 出神入化,萬古流芳,壹本正經,壹箭雙雕,長篇大論, 功德無量,力排眾議,力挽狂瀾,氣貫長虹,氣勢磅礴, 氣吞山河,堅韌不拔,身體力行,空前絕後,視死如歸, 英姿煥發,奉公守法,艱苦奮鬥,忠貞不渝,舍己為人, 大公無私,壹塵不染,壹鳴驚人,叱詫風雲,排山倒海, 驚濤駭浪,雷霆萬鈞,驚心動魄,橫掃千軍,驚天動地, 見縫插針,無孔不入,千篇壹律,口誅筆伐,文從字順, 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無與倫比,勵精圖治,壯誌淩雲, 高瞻遠矚,忍辱負重,蓋世無雙,龍飛鳳舞,壹絲不茍, 身兼數職,日理萬機,明察秋毫,英明果斷,分身有術, 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