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含"否"的成語有哪些?

含"否"的成語有哪些?

多音字:1)否?fǒu,表示不同意,不認可:否定。

2)否?pǐ ,不好,壞,惡:否極泰來 ?

含“否”字成語有:不置可否、獻替可否、否極泰來、陟罰臧否、進可替否。

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

基本解釋: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出處: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於政事無所可否。”

舉例造句:吳蓀甫不置可否地淡淡壹笑,轉身就坐在壹張椅子裏。(茅盾《子夜》十)

獻替可否(xiàn tì kě fǒu)

基本解釋:同“獻可替否”。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成語出處:《明史·職官誌》:“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

否極泰來(pǐ jí tài lái)

基本解釋:否、泰:《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否:卦不順利;泰:卦順利;極:盡頭。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成語出處: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

陟罰臧否(zhì fá zāng pǐ)

基本解釋:賞罰褒貶。

出自:《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進可替否(?jìn kě tì fǒu)

基本解釋:指向君主進獻良策以廢棄弊政。

出自:《三國誌·魏誌·盧毓傳》:“官人秩才,聖帝所難,必須良佐,進可替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