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歌功頌德的意思,典故及詳細解釋

成語: 歌功頌德的意思,典故及詳細解釋

成語: 歌功頌德 成語簡解 編號 : 917 成語 : 歌功頌德 註音 : 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漢語拼音 : gē gōng sòng dé 參考詞語 : 銘功頌德, 稱功頌德, 歌頌功德 反義 : 怨聲載道 釋義 : 歌頌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 Emoji符號 : 頌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歌功頌德”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後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麽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典源 : 《史記.卷四.周本紀》慶節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脩後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註解〕 (1)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書證 : 01.宋.王灼〈再次韻晁子興〉詩其三:「歌功頌德今時事,側聽諸公出正音。」 02.明.王誌長《周禮註疏刪翼.卷壹四》:「意者太古之時,詩之體未備,和氣所感、和聲所播,形為詩歌。被之金石管弦,施之燕享祭祀,均此詩也,未嘗不可通用,初不必歌功頌德,極揄揚贊嘆之盛,而後謂之頌也。」 03.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三.昌黎集》:「其歌功頌德之語,皆托於太學廣文諸生,列狀後,以代奏收之,斟酌得宜。」 04.清.朱彜尊《經義.卷二壹六.論語.胡氏寅論語詳說》:「既遊庠序,方崇忌諱、肆諂諛,歌功頌德,陵跨唐、虞。」 05.《孽海花.第二回》:「因勢利導,果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列聖相承,繩繩繼繼。正是說不盡的歌功頌德,望日瞻雲。」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歌頌功績和恩德。 使用類別用在「諂媚討好」、「廣受贊揚」的表述上。 例  句 <01>這些肉麻的歌功頌德之辭,徒然令人生厭。 <02>對於這樣入骨的歌功頌德,怎能不令人產生反感? <03>有些主管只喜歡聽人歌功頌德,卻不願意接受建言。 <04>這種純為當權者歌功頌德的文章,缺乏文學生命力。 <05>這位作家經常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用來巴結權貴。 <06>他壹味地為經理歌功頌德,極盡諂媚之能事,惹人反感。 <07>聽到他舍己救人的事跡,會場上響起壹片歌功頌德之聲。 <08>當權者若只愛聽歌功頌德的話,卻不愛聽真心話,終將被人民唾棄。 成語接龍

“德”字開頭的成語

德高望重 德隆望重 德尊望重 德隆望尊 德劭年高 德以報怨 德深望重 德邵年高

“歌”字結尾的成語

四面楚歌

“歌”字開頭的成語

歌功頌德 歌遏行雲 歌頌功德

“德”字結尾的成語

歌功頌德 三從四德 孤恩負德 報怨以德 戮力同德 歌頌功德 重望碩德 稱功頌德 銘功頌德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歌功頌德。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歌功頌德。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歌功頌德”分成的單字詳解:

歌, 功, 頌,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