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趙普年事已高,調任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詩為他辭行,趙普手捧詩稿潸然淚下,對太宗說:“陛下賜給臣的詩,應鐫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頭壹起埋到黃泉之下。”太宗為之動情。第二天,太宗對宰相說:“趙普是國家的功臣,我從前和他壹起交遊,現在頭發白了,牙齒也脫落了,不應再用軍國重務來煩勞他,我為他選了個好地方,讓他養尊處優,借著贈詩表達我的慰問惜別之情,趙普感激淚下,我也傷感地為之流下了眼淚。”宰相告訴太宗:“趙普昨天來到中書省,手持禦制詩歌,對臣涕泣說,我這壹輩子來日無多,無從報答皇上的恩德,但願來世再為國家效犬馬之勞。臣昨天聽了趙普的話,對照今天陛下的聖意,君臣名分能夠如此善始善終,可謂兩全其美了。”。
成語解釋:願象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2、汗馬功勞成語故事:西漢初期,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出謀劃策,劉邦當了皇帝後就讓蕭何做丞相,其他武將不服,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逐野獸的狗,而指明野獸方向的是人,妳們只是有功勞的狗,而蕭何則是這個獵人。”
成語解釋:汗馬:將士騎的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3、老馬識途成語故事:古代戰國時,齊國發兵攻打另壹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壹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誇贊:“還是老馬識途啊!”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 間壹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 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成語解釋: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4、指鹿為馬成語故事: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壹個主意。有壹天上朝時,他牽著壹只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壹天能走壹千裏,壹夜能走八百裏。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壹只鹿,妳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壹匹馬,陛下怎麽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
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麽?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麽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占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成語解釋: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5、馬到成功成語故事: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壹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並勸阻他。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妳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成語解釋: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