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大全

1. 負荊請罪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壹處巷子回車巷,這裏就是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壹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背著。

(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2. 精衛填海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精衛填海

太陽神炎帝有壹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鐘愛的女兒.有壹天,女娃駕著小船,到東海去遊玩,不幸海上起了風浪,象山壹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裏,永遠不回來了。炎帝固然掛念他的女兒。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熱來使她死而復生,只好獨自悲傷罷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靈變化做了壹只小鳥,名叫“精衛”。精衛長著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大小有點象烏鴉,住在北方的發鳩山。她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壹粒小石子,或是壹段小樹枝;展翅高飛,壹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回翔著,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露出雪亮亮的牙齒。兇惡地嘲笑著:“小鳥兒,算了罷,妳這工作就算幹上壹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壹千萬年,壹萬萬年,幹到宇宙的終盡,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妳填平!”

“妳為什麽銜恨我這樣深呢?”

“因為妳呀——奪取了我年輕的生命,將來還會有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要被妳無情地奪去。”

“傻鳥兒.那麽妳就幹吧——幹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衛在高空悲嘯著:“我要幹的!我要幹的!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的!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總有壹天我會把妳填成平地!”

她飛翔著,嘯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樹枝銜來投進大海。她就這樣往復飛翔,從不休息,直到今天地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3. 邯鄲學步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邯鄲學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簡拼: hdxb

近義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數典忘祖 反義詞: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擇善而長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解釋: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出處: 莊周《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例子: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壹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成語故事: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壹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麽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壹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麽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4. 高山流水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成語: 高山流水 拼音: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壹般。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壹種前所未有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63438的境界。 壹夜伯牙乘船遊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壹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象高聳入雲的泰山壹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象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壹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音。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5. 柳暗花明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柳暗花明又壹村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釋義]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後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語出] 宋·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柳暗花明liǔ àn huā míng [釋義]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

也比喻又是壹番情景或進入壹種新的境界。 [語出] 宋·陸遊《遊山西村》:“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正音] 花;不能讀作“huá”。 [辨形] 暗;不能寫作“岸”。

[近義] 山清水秀 美不勝收 [反義] 窮途末路 走投無路 [用法] 含褒義。多用來比喻在特別困難的時候而出現美好的轉機時。

壹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走到小路盡頭;壹拐彎;我頓時覺得~;又是壹番景象。 [英譯] enchanting sight in spring time。

6. 抱薪救火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抱薪救火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軍隊,壹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壹位大將段幹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幹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壹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都是貪得無厭的,妳想用領土、權利,去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妳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壹把壹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麽能撲滅呢?柴草壹天不燒完,火是壹天不會熄滅的。”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厘王只顧眼前的太平,壹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