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壹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範。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孝思不匱 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出處:《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孝悌力田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孝悌忠信 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準。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移孝為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壹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忠孝兩全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子孝父慈 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與國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盡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