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 鷹鼻鷂眼
拼音: yīng ?bí ?yào ?yǎn
解釋: 鷂:壹種形體像鷹而比鷹小的兇猛的鳥,背灰褐色,以小鳥、小雞為食。形容奸詐兇狠的相貌。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我倒是覺得敬軒的那位搖鵝毛扇子的軍師,生得鷹鼻子鷂眼,不是個善良家夥。”
舉例造句: 這個人鷹鼻鷂眼,壹看就知道是惡人。
2、成語: 鷹飛魚躍
拼音: yīng ?fēi ?yú ?yuè
解釋: 老鷹飛,遊魚跳。形容自然界的活躍景象。
舉例造句: 青山不換綠常在,鷹飛魚躍會有時。?
3、成語: 鷹擊長空
拼音: yīng ?jī ?cháng ?kōng
解釋: 指雄鷹振翅飛翔於遼闊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壯誌的人在廣闊的領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出處: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4、 ?成語: 鷹犬之才
拼音: yīng ?quǎn ?zhī ?cái
解釋: 鷹犬:獵人馴養的鷹與獵狗,打獵時用於追捕獵物。用作鷹犬之才。比喻供驅使、能出力的人。
出處: 漢·陳琳《為袁紹傳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統鷹揚,埽夷兇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廣羅英雄,棄瑕錄用,故遂與操參咨策略,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
舉例造句: 方今多士盈朝,當擇賢者居其任,奈何以弦歌鷹犬之才侍側,至令致此?乃陛下訓導不足,豈太子之罪耶! ★《舊唐書·李綱傳》?
5、成語: 鷹瞵虎視
拼音: yīng ?lín ?hǔ ?shì
解釋: 像鷹和虎壹樣兇狠貪婪地註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出處: 梁啟超《論私德》二:“俄羅斯政府,以鷹瞵虎視之勢,震懾五陸,而其人民稱罪惡之府,黑暗無復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亞亡國論》,窮形盡相。)亦生計沈窘之影響也。”?
6、成語: 放鷹逐犬
拼音: fàng ?yīng ?zhú ?quǎn
解釋: 指打獵。
出處: 《明史·韓文傳》“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於前。”
舉例造句: 忽壹日帶了二三百家將,往鄉村打圍作樂,壹路來到壹個地方,名為孟家莊。壹眾人放鷹逐犬。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三十二回?
7、成語: 餓虎饑鷹
拼音: è ?hǔ ?jī ?yīng
解釋: 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舉例造句: 衙門裏的人,壹個個是餓虎饑鷹,不叫他們敲詐百姓,敲詐哪個呢? 清·李寶嘉《活地獄·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