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解釋指誦讀詩詞文章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成語典故
出處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麽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示例
老舍 《趙子曰》第八:"學生入學先讀二年《易經》,《易經》念的朗朗上口,然後準其分科入系。"
賀宜 《序言》:"特別是有許多兒歌和歌謠,它們具有活潑自然的語言節奏、音樂色彩,讀起來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