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麽什麽吞棗成語
囫圇吞棗
húlúntūnzǎo
[釋義]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語出]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正音] 囫;不能讀作“wù”。
[辨形] 棗;不能寫作“束”。
[近義]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反義] 含英咀華 細嚼慢咽 融會慣通
[用法] 用來形容讀書不認真。貶義。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於:①~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不能。
[例句]
①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壹遍。
②讀書;學習要善於思考;~會收效甚微;是壹種不良習慣。
[英譯]
② 成語什麽吞棗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釋義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 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例 句
1. 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壹遍。
近義詞
不求甚解 走馬觀花 生吞活剝 鶻侖吞棗
反義詞
窮原竟委 融會貫通 尋根究底 細嚼慢咽 含英咀華 舉壹反三咬文嚼字 貫通融會
資料來自網絡漢語
③ 成語什麽什麽吞棗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釋義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貶義
出 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例 句
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壹遍。
④ 囫圇吞棗猜成語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回加咀嚼,不辨滋答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語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圇吞個棗。”
成語簡拼:hltz
成語字數:4個字
感 *** 彩:囫圇吞棗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讀書要善於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⑤ 囫圇吞棗類似的成語
囫圇吞棗抄 [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釋義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貶義
出 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近義詞
不求甚解 走馬觀花 生吞活剝
反義詞
窮原竟委 融會貫通 尋根究底 細嚼慢咽 含英咀華
⑥ 囫圇吞棗 成語
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復]
囫圇:整個制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侖吞個棗。”
⑦ 囫圇吞棗打成語
囫圇吞棗
[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專咀嚼,不辨屬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貶義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例句
1.
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壹遍。
近義詞
反義詞
不求甚解
走馬觀花
生吞活剝
⑧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1、“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有兩則,分別是:
(1)有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梨和棗子的藥性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他想了壹會,就得意地說:“我明白了!以後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傷牙齒,亦不傷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還可以,吃棗卻難了,囫圇吞棗,怎麽受得了呢?”
(2)從前,有個醫生向病人介紹梨和棗的性能時說:生梨對牙齒有好處,但對脾有壞處。而紅棗正好相反,能健脾,卻傷牙齒。這時有個人說:我有壹個好辦法,吃了這兩樣東西有益而無害。在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則不嚼壹口將其吞下去。這樣以來,既不傷牙,又不傷脾,能壹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