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大家平時會關註古代詩人韓愈嗎?關於古代詩人韓愈妳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詩人韓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代詩人韓愈的人物簡介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禦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壹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誌》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壹。他提出的?文道合壹?、?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古代詩人韓愈的主要成就文學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壹是?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度分不開的。他的幾篇奏疏都是敢於揭發事實,敢說?群臣之所未言?的話。《禦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和《論淮西事宜狀》都有這個特點。當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還是《論佛骨表》。其中所講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的話。在封建社會中,敢於說出別人該說而不說的話,這是了不起的膽識。正因此,韓愈這類文章也就有內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韓愈的語言藝術不同凡響,便成為氣勢磅礴的好文章。
韓愈文章之?發言真率,無所畏避?,不僅表現於他在君主面前敢說真話,而且還表現於他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敢講違背舊說的話,甚至說了同自己別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話。例如《讀墨子》壹文曾說?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這樣的言論顯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對於這樣的言論,前人指為?刺謬?,其實這正是韓愈雖然尊儒卻不墨守的表現。
韓愈文章之?發言真率,無所畏避?,還不僅敢於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有時也敢於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例如他寫《諱辯》壹文,是專為李賀不得應舉而發表的意見。李賀之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為了避諱,李賀便不得舉進士。對於這樣的世俗之見,韓愈是不以為然的。於是他便?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寫成了極有說服力的壹篇《諱辯》。
韓愈的《師說》壹文。也是壹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韋中立書》中曾經說過:?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又《報嚴厚與書》說:?仆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不為人師。?由此可知,在那個時代,不顧流俗,不怕笑侮,抗顏而為師,是要有些勇氣的;能夠寫出《師說》這樣的文章,也是相當大膽的。
韓愈文章的再壹個特點是不僅真率大膽,而且慷慨激昂,憂憤甚廣。從韓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論及人材,便往往憤激不平,別具風概。例如《雜說》對於人材不為世用所發的不平之論,《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也是宣傳選拔人材的壹篇宏論。所謂?相為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雲雲,這正是韓愈對於國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壹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韓愈自己是屢試而不得誌於有司的,所以對於文中的董邵南?不得誌於有司?,便感同身受,無限嘆惋。悲歌慷慨,發自肺腑。
韓愈還有壹篇類似俳諧而實質是抒發才高見屈、憂憤甚廣的文章《進學解》。歷來的論者都說此文源於東方朔的《答客難》和揚雄的《解嘲》,《新唐書》本傳也說他?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其實這篇文章的意義要比?自喻?廣闊得多。其中有?自喻?,卻不僅是?自喻?,主要還是宣傳選拔人材的觀點。
韓愈文章的另壹特點,是不但真率、大膽、慷慨激昂,而且還寫得自然隨便、如話家常。這類文章和他的《原道》、《原性》諸篇的面貌不同,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促膝談心,無所拘束,生動活潑。《與崔群書》、《與孟東野書》、《答崔立之書》、《題李生壁》等,都屬這類作品。例如《與崔群書》先說自己對崔群為人的認識,中發賢者不遇之嘆,後講自己困窮之狀,是壹篇感慨很深的雜文。
在韓愈看來,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壹個沒有缺點的朋友。但是,對於這樣的朋友也有人懷疑。於是韓愈十分感嘆,他說:?自古賢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已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誌滿氣得;賢者雖得卑位,則旋而死;不賢者或至眉壽。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又不知無乃都不省記、任其死生壽夭邪?未可知也。?由崔群之賢,說到賢者不遇,而不賢者反而得勢。這樣的文章很像司馬遷的《伯夷列傳》。劉大魁說:?公與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間感賢士之不遇,尤為郁勃淋漓。?感士不遇?本是歷代文章的壹個傳統題目,韓愈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為深廣的。
韓愈為文的又壹特點是突破傳統寫法。例如墓誌銘這壹文體,在韓愈筆下,便頗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樣,甚至?壹人壹樣?(李塗《文章精義》)。與墓誌近似的文體,還有哀祭之文。這類文字韓愈也有獨創,不同尋常。例如《祭河南張員外文》,茅坤就評為?奇崛?。姚範以為?他人無此?。劉大櫆也說:?祭文退之獨擅。?至於《祭十二郎文》,曾國藩雖然認為這類文章?究以用韻為宜?,但他又說:?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就是說,韓愈之寫祭文,也是變化不測的。
韓愈文章之別開生面者,還有送序壹類。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見的文體,前輩作者如王勃、陳子昂、李白、任華,所為送序,都很出色。但從多數文章的寫法看,大抵不出壹種格式。先敘離情,後綴風景,情致物態,尚似六朝。林紓所謂?狃於六朝積習?者,即指此類。但到韓愈筆下,送序之文就多種多樣了。
韓愈有的送序之文幾乎通篇議論。這是壹個突出的特點。林紓曾說:?韓昌黎集中無史論,舍《原道》外,議論之文,多歸入贈序與書中。?例如《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曾國藩就看作?條議時事之文?。
韓愈的幾篇?遊戲?之文,也是新體。同前代的俳諧文字比較,是有新的特點的。例如《毛穎傳》就是壹篇奇文,不可以尋常俳諧之作視之。柳宗元《答楊誨之書》雲:?足下所持韓生《毛穎傳》來,仆甚奇其書,恐世人非之,今作數百言,知前聖不必罪俳也。?但與此同時,裴度卻對這類俳諧之文很不滿意。他在《寄李翺書》中,把韓愈的俳諧文字看作?以文為戲?,是很不贊成的。
現在看來,時人?罪俳?,大概不止壹個裴度。像柳宗元那樣肯定《毛穎傳》這類作品者恐是不多的。柳宗元?甚奇其書?,不是無緣無故。因為,自從六朝以來,俳諧之文如張敏的《頭責子羽文》、沈約的《修竹彈甘蕉文》等等,雖有寓意,並不深遠。而《毛穎傳》壹篇,則與前此諸作不同。雖說所寫不過壹篇?兔傳?,實際則寫壹個多才多能而終被廢棄之人。文章寫到最後,韓愈對毛穎之?以老見疏?無限同情。這裏又壹次流露了韓愈痛惜人材不盡其用的壹貫的思想。這樣的俳諧之文,前所未有。
韓愈行文之超越前輩者,除了上述文體的獨創之外,還有吐辭造語之精工,也是壹個重要的方面。關於這壹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經多所稱道。例如《進學解》壹篇之中就有?業精於勤?、?刮垢磨光?、?貪多務得?、?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俱收並蓄?、?投閑置散?等等,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還有壹些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閎中肆外?、?啼饑號寒?等等,也是從這壹篇的語句中凝縮而來的。
自古以來,壹篇文章之中能夠選出如此大量的歷代流傳的成語,此文之外,恐不多見。韓愈文章之所以傳誦不絕,之所以為壹代所師法,歷代之典範,其造語之精工,也是壹個重要原因。這樣的辭章造詣,在他前後,很少有人企及。
韓詩
韓愈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詩亦有特色,為壹代大家,對後代有較大的影響。韓愈多長篇古詩,其中不乏揭露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齪齪》、《縣齋有懷》等,大都寫得平實順暢。他也有寫得清新、富於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壹。
但是,韓愈最具獨創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則是那些以雄大氣勢見長和怪奇意象著稱的詩作。他?少小尚奇偉?(《縣齋有懷》)、?搜奇日有富?(《答張徹》),天生壹種雄強豪放的資質,性格中充溢著對新鮮奇異、雄奇壯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沖動,而他壹再提倡的?養氣?說,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養的同時增添了壹股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概,發而為詩,便是氣豪勢猛,聲宏調激,宛如江河破堤,壹瀉千裏。
韓愈壹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觀念極強,性格木訥剛直,昂然不肯少屈,這壹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場後的壹次次政治旋渦中屢受打擊,另壹方面也導致其審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現出壹種怨憤郁躁、情激調變的怪奇特征。韓愈詩風向怪奇壹路發展,大致始於貞元中後期,至元和中期已經定型。貞元、元和之際的陽山之貶,壹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壓力極大地加劇了韓愈的心理沖突,另壹方面將荒僻險怪的南國景觀推到詩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韓愈詩風大變的重要條件。他在這壹時期寫的《宿龍宮灘》、《郴口又贈二首》、《龍移》、《嶽陽樓別竇司直》、《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等詩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蕩、驚怖、幽險、兇怪的詞語,諸如?激電?、?驚雷?、 ?怒濤?、?大波?、出沒的?蛟龍?、悲號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 ?鬼物?,都輻湊筆端,構成了壹個個驚心動魄的意象。
在詩歌表現手法上,韓愈也作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用寫賦的方法作詩,鋪張羅列,濃彩塗抹,窮形盡相,力盡而後止。《南山》詩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全詩102韻,長達壹千多字,連用七聯疊字句和51個帶?或?字的詩句,鋪寫終南山的高峻,四時景象的變幻。令人讀來,雖覺十分詳盡,卻又頗為煩瑣。再如那首著名的《陸渾山火壹首和皇甫湜用其韻》,極寫壹場山火的強猛酷烈。這是壹種超乎常情的創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獨造,乃是韓愈在詩歌藝術上的主要追求目標。
但韓愈為詩的新的特點,還不是表現於這類作品,而在於他那?以文為詩?的壹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對於這樣的作品,前人多所評論,方東樹《昭昧詹言》謂前篇乃?古文手筆?,後篇亦?古文筆法?。這樣的?手筆?和?筆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輩詩人相比,顯然有不同者。因此,葉燮《原詩》認為?韓愈為唐詩之壹大變?。所謂?大變?,正是韓愈之詩新的特點。
古代詩人韓愈的歷史評價歷史評價
折疊唐
裴度:昌黎韓愈,仆知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雲: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
白居易: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壹時,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勢利,自致名望。可使執簡,列為史官,記事書法,必無所茍。
皇甫湜:先生之武,襲蹈聖矩。基於其身,克後其所。居歸丘軻,危解禍羅。具兮素兮,有靦何多。靡引而忘,天吝其施。垂升乃頹,群心孔哀。厥聲赫赫,滿華遍貊。年千世百,新在竹帛。我銘在碑,展我哀思。
李翺:翺昔與韓吏部退之為文章盟主 ,同時倫輩,惟柳儀曹宗元(柳宗元)、劉賓客夢得(劉禹錫)耳。
劉禹錫:高山無窮,太華削成。人文無窮,夫子挺生。典訓為徒,百家抗行。當時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為敵蓋寡。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於高岑。鸞鳳壹鳴,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餘年,聲名塞天。公鼎侯碑,誌隧表阡。壹字之價,輦金如山。權豪來侮,人虎我鼠。然諾洞開,人金我土。親親尚舊,宜其壽考。天人之學,可與論道。二者不至,至者其誰。豈天與人,好惡背馳。昔遇夫子,聰明勇奮。常操利刃,開我混沌。子長在筆,予長在論。持矛舉楯,卒不能困。時惟子厚,竄言其間。贊詞愉愉,固非顏顏。磅礴上下,羲農以還。會於有極,服之無言。
趙德:昌黎公,聖人之徒歟!其文高出,與古之遺文不相上下。所履之道,則堯、舜、禹、湯、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孟軻、揚雄所授受服行之實也。固已不雜其傳,由佛及聃(老子)、莊(莊子)、楊之言,不得幹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於今,大於後,金石焦鑠,斯文燦然。德行道學文庶幾乎古。
裴敬:以文稱者,若陳拾遺(陳子昂)、蘇司業(蘇源明)、元容州(元結)、蕭蘇曹、韓吏部之類。
司空圖:愚嘗覽韓吏部歌詩累百首,其驅駕氣勢,若掀雷抉電,奔騰於大地之間,物狀奇變,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折疊五代
劉昫:①韓、李(李翺)二文公,於陵遲之末,遑遑仁義;有誌於持世範,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楊、墨,排釋、老,雖於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②天地經綸,無出斯文。愈、翺揮翰,語切典墳。
折疊兩宋
韓琦:韓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談者至今眥為謗。
歐陽修: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然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壹寓於詩,而曲盡其妙。?余嘗與聖俞(梅堯臣)論此,以謂譬如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至於水曲蟻封,疾徐中節,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宋祁:①大歷、正元間,美才輩出,擩嚌道真,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翺、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漢、周,唐之文完然為壹王法,此其極也。②唐興,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綱,文弊質窮,崿俚混並。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討究儒術,以興典憲,薰醲涵浸,殆百余年,其後文章稍稍可述。至貞元、元和間,愈遂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樸,刬偽以真。然愈之才,自視司馬遷、揚雄,至班固以下不論也。當其所得,粹然壹出於正,刊落陳言,橫騖別驅,汪洋大肆,要之無牴牾聖人者。其道蓋自比孟軻,以荀況、揚雄為未淳,寧不信然?至進諫陳謀,排難恤孤,矯拂媮末,皇皇於仁義,可謂篤道君子矣。自晉汔隋,老佛顯行,聖道不斷如帶。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神。愈獨喟然引聖,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跲而復奮,始若未之信,卒大顯於時。昔孟軻拒楊、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歲,撥衰反正,功與齊而力倍之,所以過況、雄為不少矣。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雲。③柳柳州(柳宗元)為文,或取前人陳語用之,不及韓吏部卓然不丐於古,而壹出諸己。
蘇洵: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遑惑,而抑絕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
沈括:退之詩,押韻之文耳,裏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
呂惠卿:吾謂詩人亦未有如退之者。
蘇軾:①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②子美(杜甫)之詩,退之之文,魯公(顏真卿)之書,皆集大成者也。③唐之古文,自韓愈始。④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
蘇轍:①昔者漢之賈誼,談論俊美,止於諸侯相,而陳平之屬,實為三公;唐之韓愈,詞氣磊落,終於京兆尹,而裴度之倫,實在相府。夫陳平、裴度未免謂之不文,而韓愈、賈生亦常悲於不遇。②唐人詩當推韓、杜,韓詩豪,杜詩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韓之豪也。
陳師道:①退之於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爾。②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則無工矣。③退之以文為詩,子瞻(蘇軾)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雷中慶)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黃庭堅: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壹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
秦觀:鉤莊(莊子)、列(列子)之微,挾蘇(蘇秦)、張(張儀)之辯,摭遷(司馬遷)、固(班固)之實,獵屈(屈原)、宋(宋玉)之英,本之以《詩》、《書》,折之以孔氏,此成體之文,如韓愈之所作是也。蓋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備於愈;後之作者亦多矣,而無以加於愈,故曰:總而論之,未有如韓愈者也。
蔡啟:退之詩豪健雄放,自成壹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惠洪:予嘗熟味退之詩,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葛立方:裴度平淮西,絕世之功也。韓愈《平淮西碑》,絕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當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發度之功。
胡仔:韓退之詩,山立霆碎,自成壹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古代詩人韓愈的代表詩句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春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雜說四?馬說》
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晚春二首?其壹》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題張十壹旅舍三詠榴花 / 題榴花》